《四季》
維瓦爾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作品大約作于1725年,是維瓦爾第大約五十歲時發表并獻給波希米亞伯爵W.馮.莫爾津的一套大型作品《和聲譽創意的嘗試》共十二部協奏曲的第一號到第四號,合稱《四季》。
這四部協奏曲是維瓦爾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長盛不衰。四部作品均采用三樂章協奏曲形式的正宗標題音樂,不僅照給定的十四行詩配上音樂,而且還運用了不少描寫手法。維瓦爾第在總奏與主奏交替形成的復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標題。在維瓦爾第之前,還沒有人以標題音樂的方式譜寫過協奏曲。
由于維瓦爾第的《四季》屬于標題音樂,所以從形式上看,自然較其他協奏曲顯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這樣反而更能表現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這四部作品畫意盎然,激發出人們對巴洛克時代音樂的濃厚興趣。
《四季》的標題分別為:《春》E大調、《夏》g小調、《秋》F大調、《冬》f小調。其中以《春》的第一樂章(快板)最為著名,音樂展開輕快愉悅的旋律,使人聯想到春天的蔥綠;《夏》則出乎意料之外,表現出夏天的疲乏、惱人;《秋》描寫的是收獲季節中,農民們飲酒作樂、慶祝豐收的快活景象,第一樂章歡快活潑;《冬》描寫人們走在冰上滑稽的姿態,以及由爐旁眺望窗外雨景等景象,其中第二樂章非常出名,曾被改編為輕音樂而廣為流傳。
《四季》有著非同一般的號召力被公認為巴洛克時期、乃至古典音樂歷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之一。其中以《春》的第一樂章(快板)最為著名,音樂展開輕快愉悅的旋律,使人聯想到春天的蔥郁、清新,F移編成揚琴合奏,力求運用各聲部間豐富的音色變化和不同的演奏形式,使其別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