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樂《瑤族舞曲》,劉鐵山|、茅沅曲。作品創作于20世紀50年代。作曲家以民間舞曲《長鼓歌舞》為素材用管弦樂的手法,豐富、生動的展現了瑤族民眾歡歌熱舞的喜慶場面。樂曲用優美的旋律,表現了能歌善舞的瑤族人民的生活情貌。
管弦樂《瑤族舞曲》為單樂章復三段體結構(A→B→A)
引子部分
樂曲模仿優雅的長鼓節奏輕輕奏響,描繪月光下瑤寨的男女老少從各自家中紛紛進入寨中的曠地的情景。逐漸帶起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A段)
主要描寫美麗的瑤族姑娘婀娜多姿的舞步。音樂非常柔美輕緩,人們仿佛看到節日之夜長鼓奏響歌聲輕起時,身著盛裝的瑤家兒女聚集在銀色的月光之下。樂隊的弦樂器奏出幽靜委婉的主題宛如窈窕少女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美輪美奐。隨著主題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姑娘紛紛加入舞蹈行列。氣氛逐漸熱烈,管樂奏出活潑歡快的主題,恰似一群小伙子情不自禁地闖入姑娘們的行列,歡騰舞躍起來,盡情抒發了興奮的心情。
第二部分(B段)
樂曲轉調,改用三拍子。旋律在安寧富有歌唱性中發展,時而又出現跳躍的節奏型。深情委婉又與瑤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結合起來,獨具韻味。恰似一對對青年戀人邊歌邊舞,互訴愛慕之情,共同品味著愛情的甜蜜,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第三段(A段再現)
再現了第一段的主題,人們紛紛加入舞列。歡跳著,旋轉著,舞之,蹈之,氣氛熱烈,感情奔放。酣暢地展示了瑤族男女熱情奔放的精神面貌。樂曲在強烈的節奏中推向高潮,在快速歡暢的情緒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