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音樂家協會于1980年成立。原稱為中國音樂工作者協會寧夏分會,后改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寧夏分會。1990年改名為寧夏音樂家協會。
寧夏音樂家協會是在寧夏文聯黨組領導下,寧夏音樂家自愿結合的群眾性學術團體。本會作為團體會員加入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加入中國音樂家協會。
本會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貫徹執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團結并組織全區音樂家為繁榮和發展我區音樂事業,建設我區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而努力奮斗。
寧夏音樂家協會有3個下屬學術團體。即:寧夏鋼琴學會、寧夏手風琴學會、寧夏電子琴學會。會員總數為520人,其中國家級會員48人。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2人。
1980年寧夏音協創辦《寧夏歌聲》歌曲刊物,馬若任主編;副主編潘振聲。1985年刊物改為,《民族之歌》,主編潘振聲;副主編曹中。1987年主編為潘振聲;副主編為胡榮和。1991年因缺乏經費停刊。
1980年5月中國音樂工作者協會寧夏分會在寧夏賓館召開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36名代表出席會議。大會由潘振聲主持,馬若致開幕詞,中國音樂工作者協會寧夏分會正式宣告成立。會上馬若作《關于籌備成立中國音樂工作者協會寧夏分會的工作報告》,馬若致閉幕詞。大會選出理事20人。馬若當選為主席;潘振聲、程宏、程光華、達國華當選副主席;劉同生為秘書長;曹中,李愛華為副秘書長。
第二屆音協代表大會于1984年5月29日在銀川市賀蘭山賓館召開,出席會議代表40人。潘振聲主持大會,王華元作工作報告,選舉產生理事27人。潘振聲當選為音協主席;馬若為音協名譽主席;王華元、達國華、程光華、劉同生、范二水為副主席;秘書長由胡榮和擔任。李愛華、吉千、蔡筱麗任副秘書長。此次代表大會將中國音樂工作者協會寧夏分會改名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寧夏分會。
1992年12月,在銀川召開了第三屆音協代表大會,出席此次大會代表 60人。劉同生主持大會,王華元作第三屆理事會工作報告。此次大選舉馬若為名譽主席;李愛華當選主席;胡榮和、王華元、劉同生、安妮、范二水、蔡筱麗為副主席;何繼英為秘書長;吉千、張璟、張乃護任副秘書長。理事33人。程宏、達國華、程光華為顧問。此次大會將中國音樂家協會寧夏分會更名為寧夏音樂家協會。1995年11月三屆五次理事會增補杜吉林、盛喜郁為副主席。
1999年4月29日召開第四屆寧夏音樂家協會代表大會,出席代表人數68人。開幕式由范二水主持,李愛華作題目為《為寧夏音樂事業的進一步繁榮而奮斗》的工作報告。會議選舉出理事32人。李愛華當選為主席;胡榮和任常務副主席;吉千、杜吉林、張乃護、張閩娜、楊銀花、何繼英、盛喜郁當選副主席;秘書長由何繼英兼任;韓宏、鄧寧東、程牧、馬國俊任副秘書長。
1996年1月,寧夏音協獲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文聯為全國文藝評獎獲獎集體頒發的榮譽獎。
1997年7月獲中宣部、共青團中央、中國音協、文化部等單位舉辦的《紀念抗日戰爭五十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五十周年》全國群眾歌詠比賽組織獎。1998年10月,獲中宣部、國家教委、中國音協、團中央組織的“全國校園歌手大賽”優秀組織獎。1998年獲中國文聯、中國音協舉辦的“民族情”黃河流域民歌演唱大賽優秀組織獎。歷年來寧夏音協組織該區專業、業余作者參加全國性各類音樂作品評獎,獲獎100余首,參加聲樂、器樂各類比賽中獲獎近50余人。參加全國性音樂論文評獎獲獎人數60余人。
1994年寧夏音協主席李愛華由于音樂創作成績突出,獲文化部“優秀專家”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