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音樂家協會
簡介
廣西音樂家協會 廣西壯族自治區音樂家協會原稱中國音樂家協會廣西分會,成立于1958年10月,1999年7月改為現名。1950年廣西省文聯籌委會在南寧成立,設文學、音樂等四個業務工作委員會,甄伯蔚任音工委主任委員,這是音協這前身。1958年10月召開全區第一次音樂工作者代表會,宣布中國音協廣西分會成立。由于“文革”沖擊,1966年6月起協會停止活動,1969年被撤消,直至1980年元月廣西文聯恢復建制,音協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協會得以恢復。
廣西音協現有會員819人,其中全國會員127人。團體會員有廣西音樂文學學會、廣西兒童音樂學會、廣西通俗音樂學會、廣西電子琴學會、廣西小提琴學會、廣西民族自管弦樂學會、廣西鋼琴學會、廣西長笛學會。
廣西音協積極組織音樂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民族地區采風、創作,并組織種類評獎、比賽、研討和學術交流活動,促進了《劉三姐》等大批優秀作品的涌現和表演人才的成長;先后創辦了《廣西歌聲》、《壯鄉歌聲》、《民族歌壇》(后改為《民族樂壇》)等音樂刊物和《蘆笛》詞刊;參與編纂出版的《中國民歌集成-廣西卷》獲文化部“藝術集成編纂集體獎”;會員的優秀作品不斷獲得全國音樂大獎:歌曲《老王》、《鄉村社戲》、《三月月九月九》獲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一批作品獲全國民族團結征歌、中國音樂電視大賽、全國“廣播新歌”獎和廣西“銅鼓獎”等。近年來,音協連續三次猁全國性音樂比賽組織等;1999年被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授予“精神文明建設突出貢獻獎”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