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杭州愛樂樂團將攜手德國指揮家加布里埃爾·費爾茨為杭城樂迷獻上一場名為“音畫之美”音樂會。 費爾茨1971年生于德國柏林,現任斯圖加特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及音樂總監。1993年,費爾茨贏得了柏林弗里喬伊協會指揮大師比賽第一名,1996年,被選中參加坦格爾烏音樂中心“指揮伙伴”計劃,與小澤征爾和海丁克同臺演出。1999年,他又贏得了德意志音樂理事會指揮論壇獎,是最有趣的德國指揮家之一。
相比以往音樂會長長的曲目單,這次音樂的曲目單只有兩行字:海頓D大調第104交響曲《倫敦》、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音畫之美”這四個字揭示了這兩部不同作品的共同之處:以優美的音樂表現出強烈的畫面感。
《倫敦》原是“交響樂之父”海頓最后12部交響曲的總稱,但也被單獨用來命名他1795年5月即將告別倫敦時最后上演的第104號交響曲。曲子開頭小調變形很不尋常,而接下來的緊張感更是扣人心弦;慢樂章那支寧靜的曲調,半是沉思,半是夢幻,令人無比陶醉;小步舞曲又再度是海頓晚年那種風格硬朗,帶點德國農民舞曲氣息;末樂章索性是拿一支克羅地亞民歌曲調當主題了,旋律非常簡單,卻被海頓做成他的最豐滿、壯麗的交響篇章。
《圖畫展覽會》是俄國作曲家穆索爾斯基的作品,這一鋼琴組曲創作于1873年,當時,他剛剛參觀完一位已逝密友繪畫遺作展覽。樂曲由與“圖畫”有關的十首小品,以及有間奏功用的“漫步”主題組合而成。其配合之佳,表現了穆索爾斯基所獨有的大膽的創造性,因此成為穆索爾斯基的代表性器樂作品,也成為十九世紀俄國最有獨創性的樂曲之一。這一首樂曲時至今日仍然很受歡迎。這種直截了當的表現方式,對后來的法國印象派有很大的影響。
用耳朵“聽”出一幅生動的畫面,這種別樣的音樂體驗,杭州樂迷千萬別錯過哦。
· 杭州愛樂樂團助陣郎朗沈陽音樂會 | · 杭州愛樂樂團臺灣首演大獲成功 |
· 杭州愛樂樂團要將音樂普及進行到底 | · 杭州愛樂樂團組建完成 推出風雅樂府音樂會 |
· 杭州愛樂樂團首演驚艷八方 | · 杭州愛樂樂團音樂會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