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斷紋不經百年而不出是一種誤解,斷紋成因復雜,多與制作過程中的漆胎處理和后期保存環境有關,斷紋的出現是遞增的過程,不可能精確到一百年那一天突然出現,隨著時間不斷遞增才是科學客觀的說法。
從歷史傳世實物來看民國制作的古琴也有斷紋。有的傳統工藝制作古琴更是在制作未完成時就已出現斷紋,分析漆胎斷紋鑒定文物古琴非常重要的一點。偽制斷紋古已有之,方法很多,如用猛火烘烤,再以冰雪激之使其進裂;或以蛋白滲入灰中刷漆,做成后用甑蒸,然后風干;或用石膏做灰底烤制等。其實,斷紋真偽經仔細觀察區別還是很大的,真斷紋紋形流暢,紋尾自然消失,紋峰如劍刃狀;而假斷紋經過冷熱催化或刀刻等過程,難免有失自然,出現破綻。
相關知識:古琴斷紋
古琴斷紋,指琴表面上因長年風化和彈奏時的震動所形成的各種斷痕。斷紋的種類很多,主要有梅花斷、牛毛斷、蛇腹斷、冰紋斷、流水斷、龍鱗斷等。一般來說,琴不過百年不出斷紋,而隨年代久遠程度不同,斷紋也不盡相同,是鑒藏古琴的主要依據之一。(編輯/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