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網訊 2011年1月2日,“心的祝福——國家大劇院周末音樂會三周年慶典”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隆重上演。臺上,陳康明執棒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管弦樂團,演繹一系列包括歌劇序曲、間奏曲、圓舞曲在內的中外經典交響作品;場外,數十萬網民通過大劇院官網在內的4家網站在線同步收看。這是國家大劇院為其藝術普及教育品牌欄目“周末音樂會”三周歲生日特別策劃的慶典音樂會,也象征著2011年“周末音樂會”的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序幕。
本場音樂會的指揮陳康明 甘源/攝
堅持、創新 三年普及26萬人
自2008年1月13日正式啟動,三年內,“周末音樂會”于每周日上午10:30定時上演,迄今為止已經舉辦共131場,總計時長累積超過200小時;三年來,“周末音樂會”上座率一直穩居95%以上,在大劇院音樂廳現場欣賞周末音樂會的觀眾超過26萬人次,這還不包括通過大劇院官方網站錄播在線收看的網民;參與中外院團達30余家,中外藝術家共3000人次;堅持每場音樂會免費發放1500份環保節目單頁,迄今為止已印發近20萬份。可以說,“周末音樂會”已憑借其縱貫全年的持續性、超高水準的藝術性和演講結合,賞析并重的形式、公益性的低票價,成為京城高雅藝術、特別是古典音樂普及的重要“旗幟”,品牌影響力日益彰顯。
“大劇院從建院起,就把對大眾進行藝術普及教育作為長遠發展的根基,和經營演出同時并存、兩者并重。我們不僅要培養未來觀眾,更要以藝術反哺大眾,實現‘藝術改變生活’這個理念,這也是國家大劇院宗旨之一‘人民性’的要求和體現。”談及周末音樂會的初衷,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新聞發言人鄧一江說到。為了保證常態化的普及演出順利進行,國家大劇院還專門成立了藝術普及教育部負責相關活動的開展,從普及演出以及講座的排期、內容、形式到舞臺制作、院團排練、人員接待,力爭以專業化、精細化的管理和人性化的服務為廣大藝術家和觀眾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普及不等于低標準,作為國家最高表演藝術殿堂,國家大劇院從一開始便堅持用高雅藝術進行藝術普及教育,堅持名團名家名師帶著好的作品來打開藝術之門”,大劇院這一想法得到了戰略合作伙伴梅賽德斯-奔馳公司的大力支持和贊助,也得到了諸多演出團體和藝術家的積極響應,陳佐湟、胡詠言、李心草、譚利華、俞峰、張藝、艾度?迪華特,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北京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中央芭蕾舞團、羅馬交響樂團、香港管弦樂團,眾多中外指揮大師、頂尖樂團傾力加盟;在音樂會內容和形式上,國家大劇院也吸取了國際一流劇院進行藝術普及的經驗,形成了“演講結合、賞析并重”的特色,從中外經典交響樂、歌劇序曲到世界芭蕾舞音樂、電影音樂,系列化、分主題的演出結合專業人員的講解,讓百姓更系統認識了解不同類型的交響樂。“國家大劇院藝術教育工作中設周末音樂會這樣一個專門的板塊,每年這樣大量的演出,在國內是唯一的,”譚利華更表示,“周末音樂會”也為藝術普及提供了新模式,“周末音樂會有固定的場地和時間,有政府的支持,有贊助資金的注入,有品牌效應,有會員的維系和服務,各個專業團體都可以在這個舞臺發揮,節目豐富,保障周全。”
與此同時,“周末音樂會”實行40元市場價、30元網購價、10元會員價的親民票價,并定期邀請音樂教師、殘障兒童、貧困大學生、外來務工人員等群體免費觀演,通過他們將所感所悟與身邊的人分享,又更進一步擴大了周末音樂會的普及范圍。場場不落觀看周末音樂會的國家大劇院會員徐敏就表示:“我在這里學到了很多音樂知識,感悟到平時沒有領會到的音樂作品內涵。借鑒古今音樂家及其生平故事,讓我越發了解了人生,開闊心胸,更好地面對生活。”
精彩的演出博得觀眾們的熱烈掌聲 甘源/攝
三周歲慶生廣邀大眾
作為周末音樂會三周歲的“慶生之宴”,1月2日的慶典音樂會特別邀請到大劇院駐院樂團——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管弦樂團。這支2010年3月組建成立的樂團,由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選拔出75位優秀的音樂演奏家組成。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樂團已經奉獻了近70場精彩的演出。不但參演了多部大劇院自制劇目,如歌劇《西施》、《卡門》、《茶花女》,舞劇《馬可?波羅》等;還依托大劇院這一平臺,與樫本大進、奧拉夫?曼寧格爾、根特?赫比希、洛林?馬澤爾、久石讓等多位活躍在世界樂壇第一線的音樂大師進行合作;他們還從2010年9月開始加盟“周末音樂會”,為觀眾捧獻了一系列高水準、高品質的音樂盛宴。
1月2日的慶典音樂會由樂團助理指揮、新加坡籍青年指揮陳康明執棒,曲目在主打喜慶歡樂的基調上呈現出多元化的風格,中國經典與西洋古典交相輝映。《平凡人的號角》、《魯斯蘭與柳德米拉》序曲、選自歌劇《鄉村騎士》的《間奏曲》,小約翰?施特勞斯的輕歌劇《蝙蝠》序曲、《雷鳴電閃快速波爾卡》、《藍色多瑙河圓舞曲》,從木管、銅管,再到弦樂,每個部分都有張有弛,充滿彈性,從不同角度展示了樂團的聲部力量以及配合能力。樂團還特別帶來一首李煥之的《春節序曲》,為所有觀眾送上新年的祝福。
音樂引人入勝,講解及互動環節也是充滿趣味。陳康明指揮之余,親自擔任起講解員,每首曲目前都深入淺出地為觀眾層層剖析樂理知識,講述曲目背后的創作故事。在正確回答出陳康明提出的問題后,兩名現場觀眾更有幸獲得了一份新年禮物——國家大劇院三周年面包機一部及周末音樂會演出票兩張。
“音樂是一個事業,需要大家一起來培養、維護,觀眾培養起來了,音樂才有了生存的根。”北京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著名指揮家譚利華對周末音樂會三周歲表示祝賀的同時,也表達出對大劇院藝術普及教育工作的支持。
當天,國家大劇院還特別邀請了武警官兵、大學生、宏志班學生、百年職校學生、企事業單位代表等免費觀看,并聯合多家網站、微博進行在線搶票,讓更多群體共同分享這一公益盛事。與此同時,國家大劇院官方網站聯合北京廣播網、國際在線,在互聯網上進行現場直播,讓眾多網民與音樂會現場的觀眾同步享受到了國家最高藝術殿堂帶來的藝術震撼。
周末音樂會三周年慶典盛況空前 甘源/攝
2011年主推四大主題
“為讓更多公眾能有機會接受到一流的藝術普及教育,未來,國家大劇院會堅持在藝術教育上的品牌打造,在品牌管理上,繼續強化創新意識。”鄧一江介紹,2011全年“周末音樂會”將圍繞四大主題展開,將交響樂、民族音樂、合唱、室內樂等多種形式囊括其中。每月第一周為“音樂大百科”,第二周為“不可不知的交響音樂”,第三周為“世界音樂地圖”,第四周為“音樂萬花筒”,全年50場音樂會既有百聽不厭的中國名歌、也有經久不衰的傳世精品;既有耳熟能詳的電影音樂、也有氣勢宏偉的交響名作,滿足聽眾對音樂的不同需求。“音樂萬花筒”系列音樂會中,還將特別開設“音樂其實很簡單”的互動環節,讓觀眾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站在藝術家們的行列中共同表演。
此外,“周末音樂會”的開票時間將從2011年第二季度開始進行相應調整。開票時間從以前的每月第一周周一開放下月演出票,更改為每季度最后一個月第一周周一開放下一季度所有場次演出票,也就是說,觀眾可以在3月第一周周一購買到4-6月的所有票。
國家大劇院還將于近期啟動“周末音樂會”海報設計活動和志愿大使招募活動。每場音樂會將對社會各界征集海報,每周評選一次,評選出最符合大劇院形象、最貼近本場音樂會主題的海報一張,此海報將選登在國家大劇院官網、國家大劇院期刊及藝術教育宣傳冊上,并在2011年年底編集成冊,每一位優勝者還將獲得周末音樂會演出套票。國家大劇院“周末音樂會志愿大使”將面向全社會招募,大使將承擔一年來藝術教育活動的宣傳推廣、周末音樂會論壇管理等工作。
· 周末音樂會上網也能聽
· 偉承中國傳統文化 “天音凈樂”古箏周末音樂會舉行
· 國家大劇院周末音樂會 公益敲開藝術大門
· 大劇院周末音樂會 低票價引來熱情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