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境下小學音樂教學的嘗試
錄入時間:2009/12/16 來 源:中音在線 [音樂考級]
隨著多媒體的迅猛普及,它在音樂教學與音樂制作中得到了廣泛地應用。Midi音樂系統改變了傳統的音樂創作方式,拓寬了音樂制作的領域。由于電腦音樂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網絡環境下則能帶來音樂教學的主動性與互動性,從而大大突破舊有的音樂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網絡學習環境中,通過人機交互、網絡信息共享、小組合作學習、展示學習作品等內容,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加強了學生的自覺參與和親身體驗,對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我利用電腦音樂軟件,在網絡環境下進行了小學音樂教學的嘗試,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運用多媒體網絡教學,培養學生感受樂器音色和理解音樂形象的能力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內容是認識和了解西洋的銅管與弓弦樂器。由于平時分散教學,學生不能進行橫向比較,無法分辨同類樂器在音色、性能、表現力等方面的不同,而在網絡環境下利用Cakewalk音樂軟件則能比較輕松地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從網上下載各種樂器的圖片及演奏片段,并配以鮮明的動物形象,例如長笛輕脆悅耳的音色如同小鳥在歡快地歌唱;舒緩悠長的雙簧管則代表了搖搖擺擺的鴨子;低沉的大管吹出笨重、緩慢的音樂,好象大象笨拙的腳步。讓學生通過競賽的形式邊聽辨邊觀察,在電腦上點擊樂器的圖片及所代表的形象,系統及時對出現的錯誤進行提示。學生一邊看一邊聽,充分運用視覺來幫助聽覺,感受不同樂器音色的差異及其效果。然后,師生一同創設“森林音樂會”的情景,讓學生自己扮演各種動物,請一位學生說旁白,其他學生根據情節的發展進行即興表演。最后,引導學生上網查找更多樂器方面的知識,了解各種樂器不同的演奏方法與獨特的演奏技巧。加深學生對樂器音色與表現力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為了更好地把握各種樂器所適合表現的音樂形象,還可以嘗試讓學生為熟悉的樂曲主旋律編配不同的樂器音色,例如著名的少兒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是三段體結構,三部分的音樂節奏、力度、情緒各不相同。引導學生根據樂器表現力的不同,為每段音樂選擇正確的主奏樂器。為歡快活潑的第一段選配單簧管或長笛,為抒情優美的第二段選配小提琴或雙簧管,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編配不同的版本。在學習中學生興趣盎然,參與意識濃厚,為以后欣賞交響音樂或音樂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多媒體網絡教學,拓展音樂教學的空間,滲透音樂相關文化
在高年級音樂欣賞教學中,有時需要讓學生了解音樂作品的作者及創作背景。如果單憑老師講解則有些枯燥無味,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則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例如在欣賞混聲合唱《保衛黃河》時,我讓學生通過網絡查找資料,了解作曲家冼星海的生平事跡及創作《黃河大合唱》的歷史背景。通過觀察黃河的流程圖,明白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曲中的河西山崗指的是山西的太行山。通過播放剪輯的電影片段,讓學生觀看八路軍戰士在青紗帳里、萬山叢中抗擊日寇的感人場面,學生對歌詞中描寫的那段歷史有了清楚的認識,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在演唱時通過節奏、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的處理,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作品中磅礴的氣勢和中國人民前赴后繼、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分組進行討論,由組長總結發言,對某些問題還進行了激烈的辯論,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查找音樂資料,讓學生了解歌曲和樂曲的創作背景,收集著名音樂家的生平介紹、音樂作品、音樂流派等內容,交流作曲家創作時的軼聞趣事,比較他們的音樂風格。這樣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音樂文化范疇,又讓學生獲得了古今中外各種音樂信息,培養了他們搜集信息、處理信息、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課的主要形式是唱歌和欣賞。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已經不再具有什么吸引力,如果適時地改變一下教學的形式與內容,反而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網絡教學可以拓展許多新型的課例,如聶耳與冼星海、校園歌曲講座、電子琴與少兒歌曲、戲曲音樂進課堂、西洋管樂器欣賞、我為動畫來配樂等。我曾經嘗試運用一把吉他給學生進行臺灣校園民謠講座,饒有興趣地介紹了《外婆的澎湖灣》、《童年》、《鄉間的小路》等經典歌曲,請學生觀看網上精彩的Flash動畫,深刻挖掘作品中的思想內涵,引導學生正確欣賞現代流行歌曲與通俗音樂。運用多種形式教學不斷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把課堂延伸到更為廣闊的空間去。
三、利用電腦音樂軟件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在歌曲教學中,老師可以利用電腦音樂軟件給學生展現出歌曲的標準樂譜進行網絡教學,學生在視唱的時候既能看到樂譜,同時又能聽到優美的Midi音樂。學生可以分組隨音樂自由練習。老師可以任意截取其中的重點、難點部分進行指導。為了讓學生掌握歌曲演唱的正常速度,可以對做好的Midi音樂進行調整,讓學生進行對比分析,從中找出歌曲的最佳速度。例如歌曲《劃船》這一課,可采用稍慢、中速、稍快三種速度讓學生隨曲唱一唱,并配以相應的表演,很快學生就知道應該選用中速演唱。因為只有中速才能表現出劃船時悠然自得的心情。
運用音樂軟件進行歌曲的制作,可以適當加入一些特殊的音效,大大豐富歌曲的表現力。例如歌曲《鷹》,可以在音樂伴奏中加入風聲、雨聲、雷聲,并配以電閃雷鳴的畫面,激發學生欣賞的興趣。通過音樂與畫面的結合,一個在風雨中展翅翱翔、搏擊長空的雄鷹形象呼之欲出,使學生自然地了解到鷹果敢、堅毅的性格特點,應該用中強的力度去表現歌曲的內容。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利用音樂軟件還可以進行音樂知識的教學,可以使音樂理論和實際的音響效果聯系在一起,使音樂知識更為直觀,同時增加學生的興趣。比如說講下滑音時,傳統的音樂教學更多的是用語言進行描述(因為鋼琴無法彈奏下滑音),如今可以用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制作出下滑音,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播放,讓學生隨音樂模仿,使學生對下滑音有了從文字到音響上的統一認識。
四、運用多媒體網絡教學,培養學生的創作意識和創新能力
運用音樂作曲軟件《作曲大師》、《TT作曲家》等在網絡環境下可以進行音樂創作教學的嘗試。先請學生欣賞教師自己創作的音樂作品。學生不僅可以聽到、看到作品的整體結構,還能了解到老師創作的步驟及過程,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例如讓學生用五聲音階按所給的拍子寫作旋律。首先確定所表現的主題,選擇合適的節奏,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進行音樂創作。利用專業打譜軟件Encore,可以使學生進行樂譜的正確輸入。比如要求輸入一小節4/4拍的旋律,如果輸入時值總和超過4拍,電腦就會發出“叮”的一聲提示出現錯誤,并拒絕輸入超出時值的音符。學生主動參與到創作中來,通過音響,他們可以聽到自己作品的效果,及時修改。由他們選擇樂器音色,并進行速度、力度、音量的配置,編寫簡單的打擊樂伴奏,一個個充滿個性和想象力的作品便誕生了。通過網絡教學系統,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反饋信息,與個別學生進行討論,及時發現問題,給予幫助和指導,強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借助多媒體技術,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展示、評議,學生在這種平等、融洽、民主的課堂氛圍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說我們用電腦制作出了自己的音樂,當了一回小小作曲家,好有成就感喲。
在音樂教學中,當對音樂作品有了充分的感受與理解后,往往讓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嘗試利用網絡教學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欣賞管樂合奏曲《歡迎進行曲》時,請學生用小軍鼓、大軍鼓、镲為第二部分音樂編配打擊樂伴奏。在教學中充分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先讓學生聽辨三種打擊樂器的音響效果,了解到小軍鼓適合密集、緊湊的節奏,大軍鼓和镲適合疏松悠長的節奏。請學生來當作曲家,在電腦上進行節奏編配。由于音樂主旋律非常清晰地展現出來,光標隨音樂進行而跳動,學生可以隨時聽辨,及時修改。在編配中可以任意點擊不同的軌道,傾聽各聲部間的配合,及時做出力度參數的調整,使伴奏音量低于主奏音量,使音樂更為和諧、豐滿。然后再用打擊樂器進行實際演奏,分組練習,則非常輕松自然。
五、運用多媒體網絡教學,開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學習
在多媒體網絡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和有效的方式,它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探索精神、合作意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進行分組合作、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以“進行曲”為主題的欣賞教學,學生踏著輕快的步子在《拉德斯基進行曲》的伴奏聲中走進教室,在教學中以講故事的形式分別播放了《運動員進行曲》《歡迎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讓學生分組研究討論,指導學生進入相關的音樂網站,搜集有關“進行曲”的文字資料和圖片,歸納這種音樂體裁在速度、節奏、力度、情緒等方面有什么共同點,各組認真撰寫研究報告,總結進行曲的特點。然后讓學生聽辨《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判斷一下這首歌曲是否屬于進行曲風格。并根據不同的音樂內容創編表演活動,如表現運動會的開幕式、士兵行進的步伐、少先隊的出旗、升旗、退旗儀式、八路軍戰士奔赴前線等場面。還可以聯系實際生活,引導學生欣賞其他曲子,如《婚禮進行曲》《解放軍進行曲》,了解為什么這些場合適用進行曲風格的樂曲,理解進行曲的社會功能。
通過小組合作的研究性學習,將傳統教學中師生之間單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教師既要考慮如何傳授知識,又要指導合作小組借助網絡對學習問題進行合作、研究,甚至競爭、辯論等。這樣既擴大了信息容量,提高了反饋速度,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能形成學生間良好的人際關系,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
六、運用多媒體網絡教學,指導音樂課外活動和樂隊訓練
運用電腦多媒體技術還可以輔助學生進行音樂課外活動,不但能制作歌曲伴奏帶、課件的背景音樂,還可以用于指導學校的銅管樂隊與民樂隊訓練。利用音樂作曲軟件MOP,可以將樂隊排練的曲子輸入電腦,用打印機打印出總譜和各聲部分譜。例如在管樂小組排練《運動員進行曲》時,可以利用網絡播放樂曲或單獨播放每個軌道,聽聽每個聲部是怎樣演奏的。比如長笛是怎么吹奏的、小軍鼓的鼓點是怎樣敲擊的。學生可以隨音樂進行分聲部練習,任意點擊不同的聲部進行合奏。等學生在進行單獨練習時,身邊好象有一支龐大的交響樂隊在為其伴奏一樣,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培養了學生在合奏中的節奏感、旋律感。這樣為學生學習樂器和樂隊訓練起到極好的示范作用。
電腦音樂進入教學領域,不但為學生學習、欣賞音樂創設了一種良好的氛圍,而且使學生感受、想象、表現、創造等綜合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在網絡環境下改變了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愉快、充滿活力的課堂氣氛中得到鍛煉,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教師應鼓勵學生以各種方式搜集音樂素材和信息,教會學生上網學習的方法,如怎樣搜索資料、關鍵詞是什么、怎樣概括搜索到的有關資料等。要充分發揮網絡信息技術、網絡信息資源的巨大優勢,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加強課程與學生現實生活、現代文化、現代社會的聯系,把音樂學習的范圍擴展到更為廣闊的空間。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我們的音樂教學提供了飛翔的翅膀,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媒體網絡教學的作用,更好地為音樂教學服務。
(山東省濟寧市黃家街小學 吳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