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愛樂樂團
這是1882年,由解散廠的畢爾瑟管弦樂團的大約50名團員作為中心,加上部分業余人士組成的。1884年由克林特沃特擔任首任指揮,1887年后由彪羅就任常任指揮,為這樂團打下牢固的基礎,表現出充實的演奏內容。從1895年起,改由尼基什接任常任指揮,前后達27年之久,他把這樂團訓練成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最偉大交響樂團之一,尼基什去世后,除了大戰中某一時間外,都由福爾特萬格勒擔任指揮,直到1954年,這段期間,樂團聲譽更隆。1955年后,由卡拉揚接任終身常任指揮,樂團總員120人。進入卡拉揚時代后,演奏會活動和唱片錄音,更為積極。甚至擴大范圍,在薩爾斯堡復活節音樂節上,也參與歌劇公演的活動。不論是名與實,都成為世界各交響樂團之冠,備受贊揚。卡拉揚之后,由阿巴多接任至今。如果跟歐洲較具傳統的樂團相比,柏林愛樂的歷史雖然較淺,但從彪羅后,擔任長期指揮的人,全是該時代最偉大的指揮界巨擘,于是建立起無比輝煌的傳統,促使他們的演奏曲目,無限擴大。尤其是,這個現代交響樂團,演奏技能精彩絕倫,表現積極,由于具備優異的、柔軟的反應力,不管任何指揮家統率它,都能發揮其實力與適應性。這個樂團的大量錄音,都保持最高水準。
匈牙利愛樂樂團
這是1956年匈牙利抗暴動亂時,由匈牙利逃亡到西歐的音樂家們,由于獲得某幾個慈善團體的援助,次年春天在維也納組成的奇特的管弦樂團。自創立以后,就由同國的名指揮家多拉蒂擔任音樂監督,因個人或各種團體的捐款,得到一筆基金,也靠大家的努力,急速提高了他們的聲譽。后來,他們的老本營就移到西德威斯特法倫州的馬爾市,從該州和該市,以及聯邦政府獲得援助,也增補許多團員,目前不再像創立時那樣只由逃亡的匈牙利人組成了。結果,活動格外安定、積極,常到歐洲各地去演奏旅行,也應邀參與各地音樂節的活動,大獲佳評。在多拉蒂之后,有一陣由卡利狄斯指揮,再以后的音樂監督是馬爾。
慕尼黑愛樂樂團
這原是1893年在慕尼黑創立的市立管弦樂團.起初取用創立者之姓,稱為凱姆管弦樂團。1897年,布魯克納的學生雷維就任指揮,次年由溫嘉納接棒,19O8年起,改稱為費拉因管弦樂團。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先后由作曲家普費茲納和豪瑟加擔任指揮,1928年起改稱慕尼黑愛樂,納粹時代由卡巴斯達擔任指揮。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經羅斯鮑爾德和李嘉的領導,實力漸增,1967年起由肯培擔任音樂監督,直到去世,前后共10年,由于他的功勞,終于培育成德國第一流的樂團。肯培去世后,遺職懸空很久,到1979年秋天起,才邀請杰里畢達克就任該團音樂監督。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這是老本營放在慕尼黑的巴伐利亞廣播局,以德國為中心,再加東歐地方,遴選出優秀的演奏家,在1949年創立的樂團。當時負責籌劃的約夫姆,順理成章就任首任指揮,立刻把它訓練成首屈一指的廣播樂團。以理查·斯特勞斯為首,像克勞斯、伯姆、克倫貝勒等名指揮家,都先后客串指揮過這個樂團,于是名聲大噪。1961年,約夫姆前往音樂會堂管弦樂團后,由庫貝利克接任常任指揮與音樂監督,結果,活動更為充實,頻繁,經常到歐洲各國和美國音樂旅行,也被邀到維也納、柏林、愛”さ鵲氐囊衾紙諮葑啵經常博得好評。現任指揮:科林·戴維斯。這個樂團真不愧是廣播交響樂團,演奏曲目,幅度寬廣,從古典到現代,無所不能。由于擁有優異的技能,以及柔軟的音樂性,被公認為僅次于柏林愛樂的西德代表性樂團。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
這是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也就是幕尼黑歌劇院)的管弦樂團,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53年創辦的雷季登茲劇院。后來,1816年建蓋了宮廷劇院,因彪羅和雷維等人的領導,名聲遠播.尤以上演瓦格納歌劇而聞名。現在這個團體,是1911年當做宮廷管弦樂團組織而成。創立當初由理查·斯特勞斯擔任指揮,后又由莫特爾與瓦爾特接棒,名氣漸隆,1939年由克納佩布許擔任音樂監督,但是1944年空襲時,歌劇院全毀。戰后轉移到普林茲雷根登劇院,重新開始活動,由索爾蒂、肯培、弗立柴等擔任音樂總監,1963年新劇院啟用,經過凱爾伯特和薩瓦利什的指揮后,現由斯坦恩接任。這個樂團是德國歌劇院樂團中,實力最強者。唱片錄音多以德國歌劇為中心,演奏都相當精彩。
柏林愛樂管樂合奏團
德國管樂團。1977年創建于柏林。由柏林愛樂管弦樂團首席雙簧管演奏員科赫(LotharKoch,1935-)籌建,由柏林愛樂樂團13名演奏員組建,被譽為具有世界高水平的合奏團體之一。
柏林愛樂管弦樂團大提琴家十二人合奏團
德國室內樂團。1972年創建于柏林。貼柏林愛樂管弦樂團大提琴組的十二位演奏家組成。常首次演出新作。演奏技巧高超,音樂性強,具有現代氣息。
柏林德國歌劇院樂團
1912年創建于柏林。隸屬柏林市立歌劇院(1961年改稱柏林國歌劇院)。早期由瓦爾特、克萊姆佩雷爾、理查.施特勞斯、柏姆等人指揮。1965-1972年由馬澤爾任音樂總指導。1980年起由西班樂指揮家洛佩斯-科博斯接任。現任指揮:祖伊特納。樂團總員約140人。
柏林廣播交響樂團
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的1946年,當做柏林美軍占領區RIAS廣播局專屬樂團組成的,次年開始演奏活動。團員是俄軍占領區內、原柏林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作為中心,起初雖然以為廣播服務為主,后來很快也進行公開演奏,1949年由弗立柴提任首席指揮后,進步神速,躍入國際水準。1953年因美國中止援助,一時陷入存續危機中,后來奮發圖強,改為自主經營,名稱也改成目前的情況,次年起在“自由柏林廣播局”的節目中,也定期演出。弗立柴一直工作到去世時的1963年,隨后由馬澤爾接棒,1978年交給萊因斯多夫。現任指揮:阿詩肯納吉。跟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一樣,這是德國廣播樂團中的佼佼者,因弗立柴優異的手腕,培養出的卓越合奏傳統,一直保持下來。他們的演奏,如果跟柏林愛樂或馬伐利亞相比,盡管顯得顆粒較小,但擁有驚人的反應力與華麗明亮的音響,而且演奏曲目極為寬廣。
柏林弦樂合奏團
德國室內樂團。1973年創建于柏林。由柏林愛樂管弦樂團、柏林廣播交響樂團、柏林意志歌劇院管弦樂團的十一位主要提琴演奏家組成。演奏曲目廣泛,技巧高超,音響穩重而充實。
拜魯伊特音樂節樂團
這是1876年8月18日,由李希特指揮《尼伯龍根的指環》啟用的拜魯伊特音樂節樂團。中途有過兩段空白時期,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10年,以及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1951年重新開始的兩次。不過,它的歷史,先后已超過l00年。雖然這并不是為音樂節而常設的管弦樂團.卻集聚了全德國最優秀的演奏家,而且由李希特、莫特爾、慕克、托斯卡尼尼、理查·斯特勞斯、福爾特萬格勒、克納佩布許和伯姆等各時代的代表性名指揮家擔任過指揮,成果輝煌,是瓦格納演奏的權威。
班貝格交響樂團
德國交響樂團。1945年創建于班貝格。其前身為在布拉格由德國人組成的德意志愛樂管弦樂團。1968年前一直由凱爾伯特任常任指揮。1979年起由洛克倫任首席指揮。現任指揮是施泰因。
德國北部廣播交響樂團
德國交響樂團。1945年創建于漢堡。隸屬德國北部廣播局。1945-1971年由施密特-伊塞爾斯泰特(HansSchmidt-Isserstedt,1900-1973)任首席常任指揮;1972年后改任名譽指揮。在他指導下樂隊演奏水平顯著提高,并去歐美各地旅行演出。1972-1976年由阿茲蒙任音樂指導與指揮。1979年由滕斯泰特任首席常任指揮。現任指揮是萬德,樂團總員115人。
德累斯頓國家交響樂團
德國交響樂團。演出歌劇時改稱德累斯頓國家歌劇管弦樂團。1548年創建于德累斯頓。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德國著名作曲家許茨(HeinrichSchuz,1585-1672)自1617年起指揮這個樂團長達55年。韋伯、瓦格納也曾在這個樂團擔任指揮多年,并有這里首次演奏自己的作品。伯姆、凱爾伯特、馬塔切契、桑德林都曾擔任常任指揮。1975年后由布洛姆斯泰特、若杉弘等人任指揮。現任指揮是漢斯.馮克,樂團演奏水平很高,所奏德奧古典音樂格調高雅,樂曲織體層次分明,樂團總員約130人。
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
較早時,這樂團的正式稱呼是“赫森廣播交響樂團”,近年來才使用現在的名稱。這是1927年,當做法蘭克福國營廣播局的管弦樂團組成的,1937年后由羅斯鮑爾德擔任常任指揮,接著是舒利希特,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由西德廣播局重新整編,然后改稱為西德(赫森)廣播交響樂團。戰后起到1953年.由舒雷特擔任常任指揮,后繼者有崔利希和馬捷拉特等人,1961年起由已故美國黑人指揮家狄克森擔任指揮,1974年起由殷巴爾接棒。在60年代前,這樂團未必獲得很高評價.但殷巴爾就任后,他們的活動急速變得充實起來,目前已是西德廣播交響樂團中的佼佼者。即使只聽殷巴爾指揮的巴爾托克管弦樂曲集,就會發現每一細部都注入神經,反應敏銳,合奏精致,音響柔軟。
漢堡愛樂樂團
德國交響樂團。1896年創建于漢堡的漢堡國立歌劇管弦樂團舉行演奏會時所用名稱。1922-1933年由卡爾.穆庫(CarlMuck,1859-1940)擔任第一任常任指揮。1975年起由意大利指揮家切卡特任音樂指導與指揮。樂團的演奏穩重而具有德國傳統特色。樂團總員約135人。
萊比錫布店大廈樂團
德國交響樂團。1743年創建于萊比錫。因1781年后定期在格萬特豪斯(Gewandhaus,即“布店大廈”)舉行音樂會而得名。樂團具有古老的傳統和風格。1835年起門德爾松曾指揮這個樂團近10年,使樂團成為歐洲第一流的演奏團體。尼基什、福爾特萬格勒、瓦爾特等著名指揮家都擔任過本樂團的指揮。李斯特、柏遼茲、瓦格納、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圣-桑、理查.施特勞斯等著名作曲家也曾指揮這個樂團的演奏。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康維契尼、諾伊曼等指揮家使樂團重振旗鼓。1970年后由庫爾特.馬舒爾任首席指揮。樂團演奏曲目廣泛,以古典作品為主,同時也演奏近現代作品,樂團總員約180名。
慕尼黑愛樂樂團
這原是1893年在慕尼黑創立的市立管弦樂團.起初取用創立者之姓,稱為凱姆管弦樂團。1897年,布魯克納的學生雷維就任指揮,次年由溫嘉納接棒,19O8年起,改稱為費拉因管弦樂團。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先后由作曲家普費茲納和豪瑟加擔任指揮,1928年起改稱慕尼黑愛樂,納粹時代由卡巴斯達擔任指揮。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經羅斯鮑爾德和李嘉的領導,實力漸增,1967年起由肯培擔任音樂監督,直到去世,前后共10年,由于他的功勞,終于培育成德國第一流的樂團。肯培去世后,遺職懸空很久,到1979年秋天起,才邀請杰里畢達克就任該團音樂監督。
慕尼黑巴哈樂團
德國交響樂團,由德國管風家、指揮家卡爾.李希特1995年創建于慕尼黑。卡爾.李希特自任首任指揮,后貼他的學生耶納接替。除巴哈作品外,也演奏巴洛克時代的其它德國作品和海頓、莫扎特的作品。
匈牙利愛樂樂團
這是1956年匈牙利抗暴動亂時,由匈牙利逃亡到西歐的音樂家們,由于獲得某幾個慈善團體的援助,次年春天在維也納組成的奇特的管弦樂團。自創立以后,就由同國的名指揮家多拉蒂擔任音樂監督,因個人或各種團體的捐款,得到一筆基金,也靠大家的努力,急速提高了他們的聲譽。后來,他們的老本營就移到西德威斯特法倫州的馬爾市,從該州和該市,以及聯邦政府獲得援助,也增補許多團員,目前不再像創立時那樣只由逃亡的匈牙利人組成了。結果,活動格外安定、積極,常到歐洲各地去演奏旅行,也應邀參與各地音樂節的活動,大獲佳評。在多拉蒂之后,有一陣由卡利狄斯指揮,再以后的音樂監督是馬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