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富是上世紀活躍在舞臺上的我國著名笙演奏家,唐老師的演奏風格豐厚、粗獷、快速、技巧性很強;他是繼胡天泉、閆海登等老一輩笙演奏家后,獲圈內“南高北唐”贊譽的杰出演奏家。他創作的《林海新歌》、《快樂的女戰士》等作品蜚聲全國。在布置得雅致溫馨的唐老家中,一排排閃光的獎杯和厚厚幾大摞的獲獎證書讓人目不暇接,最搶眼的要數唐老收藏的各式各樣古香古色的笙,顯示出主人身份的與眾不同。
年過花甲的唐老在黑龍江省歌舞劇院退休后,一直致力于教學,四年為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民族樂團、上海音樂學院等高等學府培養輸送了近30位藝術人才。他最大的樂趣就是多教出幾個出類拔萃的好學生,實現孩子們的音樂夢。教學半個世紀以來,弟子遍及大江南北,在音樂界都有所作為。唐老的笙也熏陶影響了一家人,兒子唐大志是中央民族樂團笙演奏員,曾獲得“中國民族管弦樂首屆全國笙演奏比賽”中青年專業傳統笙一等獎第一名,外孫也特喜愛這門藝術,笙成為一家三代人的共同熱愛與追求。
唐老出生于吉林省一個民間藝人家庭,父親唐永祥是吉林省較有名氣的嗩吶藝人。唐富自小受到民間音樂的熏陶,十歲開始隨父親學習嗩吶與笙,1958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黑龍江省歌舞團民族樂隊。他每天早起苦練8小時,無論春夏秋冬、嚴寒酷暑,從未間斷。1963年第二屆哈夏音樂會上,一首笙獨奏曲《鄂倫春馬隊在巡邏》將剛滿二十歲的唐富推上了民族獨奏的舞臺,演出受到了專家、聽眾的一致好評,從此他開始了笙獨奏生涯。
1964年,他首次參加了沈陽音樂周的演出,他以純熟而高超的演奏技巧而名聲大震;中國唱片社為他錄制了第一張唱片,成為全國第四位獲此殊榮的笙演奏員,同年,他拜著名笙演奏家閆海登為師。他的笙演奏發展了閆海登老師的雙聲部演奏技法,新穎別致,標新立異,既豐富了笙的表現力,又拓寬了笙曲創作的思路。
退休后,唐老也沒有停止創作的腳步,他醞釀要把自己一生經驗給后人留下來。他最大的愿望是出版中國第一部大型笙協奏曲《文成公主》。唐老感慨地說,“我一輩子都離不開笙,一天不能無笙。是笙這門藝術讓我的一生充滿快樂!”(黑龍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