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從北京奧運會后,中國的音樂表現力已經成為國際品牌,實現了音樂與諸多科技載體的融合,音樂的創造、傳播創新模式正在得到文化領域的認可。 本報記者 王 越/攝
在北京,跟音樂產業相關的園區也有不少,如平谷區的東高村鎮、昌平區的霍營、海淀區的海淀公園、通州區的宋莊等。這些園區中又有哪家能成為北京市第一家掛牌的音樂產業集聚區?
“昌平區霍營可能要建音樂集聚區啦!”一則“小道消息”讓北京的原創音樂人為之一動。盡管這則“消息”很快被否定,但原創音樂人趙旭的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未來的音樂路究竟該如何走?北京何時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音樂產業集聚區……在記者走訪了幾家北京音樂集聚區“潛力股”后,不禁也陷入疑問,北京何時才能有第一家音樂產業的集聚區?
沒有集聚區產業如何發展
“在德國,文化創意企業大約有21萬家,員工人數將近100萬,年產值約1250億歐元,首都柏林超過1/10的從業人員供職于文化創意產業,創意經濟占柏林GDP的比重高達21%。最關鍵的是,1250億歐元產值中10%來自于有關音樂演出、無線音樂、MP3下載以及其他音樂衍生品。”前不久才從德國考察回來的黃文安說。作為北京一家音樂公司的總裁,黃文安總是憧憬著北京能夠具有類似德國的音樂氛圍。
在原來的柏林墻附近,德國政府專門為原創音樂人和音樂公司成立了類似于集聚區的音樂園區。在這些園區中,所有歌手和公司都享受著政府的補貼和資助,以便讓歌手和創作人能夠衣食無憂地做自己喜愛的音樂。在德國,大大小小的音樂園區多達20余個,正是這些園區培養出了“王子樂隊”、Maximilian Hecker、Doro等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歌手和組合。“可是國內沒有一位歌星能達到像他們一樣的世界影響力。”黃文安說。
“2009年我國音樂產值不足3億歐元,連人家的零頭都不到。”益榕音樂廠牌負責人李躍樺表示,其中主要的原因還是整個產業缺乏政府的扶持與幫助。“盡管全球音樂產業下滑是不爭的事實,但為什么德國能在大環境的沖擊下還保持如此驚人的收入?關鍵還是這20多個園區發揮的作用。”
李躍樺認為,集聚區對產業的推動有著顯而易見的作用。通過園區把更多的音樂公司和創作者聚集在一起,逐漸形成產業效益。“在北京,文化創意產業九大門類基本都形成了自己的集聚區,但惟獨音樂沒有。為什么?因為音樂沒有‘油水’。”李躍樺把矛頭指向了國內集聚區的建設。“國內的集聚區太計較利益了,什么集聚區的建設都要跟錢掛上鉤,很少有集聚區真正起到了孵化、扶持企業發展的作用。音樂產業本身就不賺錢,沒有油水可搜刮的產業又有誰來為我們建集聚區?中國音樂有發展的潛力,但現在必須依靠政府的幫助才能渡過難關。”
誰將成為首家掛牌音樂集聚區
在北京,跟音樂產業相關的園區也有不少,如平谷區的東高村鎮、昌平區的霍營、海淀區的海淀公園、通州區的宋莊等。這些園區中又有哪家能成為北京市第一家掛牌的音樂產業集聚區?近日,記者走訪了呼聲最高的東高村鎮、海淀公園和霍營。
奪冠呼聲最高的平谷區東高村鎮素有“提琴之鄉”的美譽,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經過近20年的發展,東高村鎮已經成為中國第二大提琴生產基地。目前,園區入駐企業5家,年產提琴25萬把,占世界年產量的1/3。截至2009年,北京市政府、區財政累計撥款1608萬余元打造綠谷提琴基地。項目建設內容有基礎設施建設、樂器展覽中心建設、文化旅游以及相關服務設施建設。全部項目建成并正常運轉后預計每年可生產各種樂器135萬件,實現年銷售收入14億元,利稅2.5億元,出口交貨值9.2億元。
“目前,綠谷提琴基地全年生產總值達2.5億元,解決了3000多人的就業問題。”
東高村鎮
經管部負責人張秋燕接受采訪時說,“在2009年,東高村鎮撥出1.5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于全市首個樂器文化集聚區的建設,雖然樂器文化集聚區仍處于審批階段,但是東高村鎮將繼續發展樂器文化。”
此外,張秋燕透露,為了真正把綠谷提琴基地打造成為一個樂器文化集聚區,東高村鎮建設了一個大型音樂廳。并邀請國外知名樂隊及中央音樂學院的樂隊駐場演出。“音樂廳的建設能為當地居民帶來更高層次的文化演出,提高地區的文化素質,更重要的是,樂隊駐場演出的過程中,將使用我們綠谷提琴基地制作出的樂器。因此,這也是形成樂器文化集聚區完整產業鏈的重要措施之一。”張秋燕說道。
與東高村鎮的不差錢相比,海淀公園要做成集聚區可謂很差錢。
2009年,海淀公園舉辦的音樂街系列活動讓眾多原創音樂人把目光集中到了這一個原本類似于街心公園的小地方。盡管音樂街取得了成功,但困擾海淀公園發展的仍是盈利模式問題。北京海淀鑫泰世紀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漆峰表示,從“迷笛”和“摩登”來看,舉辦原創音樂活動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盈利。
一個不差錢、一個很差錢,但和前兩家相比,霍營可謂是一窮二白。
霍營位于北京昌平區境內,北六環以外。一個極普通的北方村子,如果不是因為這里是繼“樹村”之后又一個音樂青年們心中的“圣地”,其曝光率還只僅限于城鐵線上的一個不大不小的站。
“能成為北京首家音樂產業集聚區可能只有平谷區的東高村鎮。但它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音樂產業集聚區。”音樂人王浩然表示,北京要建真正意義上的音樂產業集聚區關鍵還要由政府牽頭,通過政策和稅收上的幫助吸引音樂公司和創作人的入駐。久而久之才能建設出北京首家音樂集聚區。現在的情況是,有錢的地方沒公司和創作人,有公司和創作人的地方沒錢,希望這樣的狀況能盡快得到改善。
“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中國的音樂表現力已經成為國際品牌,實現了音樂與諸多科技載體的融合,音樂的創造、傳播創新模式正在得到國際社會和文化領域的認可。正是基于這樣的優勢,我們應該成立音樂產業集聚區鞏固音樂品牌優勢,構建國際化的音樂研發、制作、傳播、展示和交流平臺。”音樂人卞留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