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4日 民間音樂家阿炳逝世
阿炳本名華彥鈞,1893年8月出生于江蘇無錫。他是雷尊殿當家道士華清和的親生子,但卻以義子和徒弟的身份生活在父親身邊。
他的母親吳氏,因為是寡婦改嫁,為封建禮教所不容,悒郁而死,當時阿炳僅4歲。阿炳父親善于演奏各種樂器,阿炳從小就跟他學習音樂。18歲時阿炳的演奏技藝已經被他的同行所公認,被稱為“小天師”。阿炳一生擅長演奏笛子、琵琶、二胡、鼓等多種樂器,能演奏300多首樂曲,并擅長演唱。
阿炳一生坎坷。華清和去世后,阿炳繼任雷尊殿的當家道士。他參加當?shù)氐拇倒氖謽钒嗟难葑啵坏朗總冋J為是有失道家尊嚴,逐出了寺院,又由于他常獨自一人到街頭為群眾演奏,惹惱了吹鼓手樂班,又被排擠出吹鼓手樂班。從此阿炳就成了經常出沒在無錫街頭巷尾的流浪藝人,由于貧病交加,阿炳30多歲患眼病雙目失明,后被人們稱為瞎子阿炳。
作為一個民間盲藝人,阿炳深受惡濁社會的迫害,飽嘗人間的凄慘苦痛, 因此他憤世嫉俗經常通過歌喉對舊社會進行抨擊和抗爭。北伐時期, 他用琵琶演奏了革命歌曲《打倒列強》。蔣介石背叛革命,日本帝國主義大舉入侵中國,他又自編自唱揭露敵人。這一時期無錫人民在街頭巷尾,茶館車站還經常聽到他用胡琴演奏《義勇軍進行曲》、《松花江上》等愛國曲子。40年代,阿炳還編唱過《金元券滿天飛》,以諷刺國民黨的腐敗統(tǒng)治。正是因為阿炳經常唱出人民的心聲,所以他的名字深深印刻在無錫一帶人們的心里。阿炳在長期的漂泊賣藝生活中,共創(chuàng)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間樂曲。
全國解放不久, 中央有關單位派人去采錄阿炳編奏的樂曲,由于阿炳在舊社會積勞成疾,于1950年12月4日吐血而死,他編奏的更多曲子沒能被采錄下來,這成為音樂界的一件憾事。已錄下來的只有琵琶與二胡樂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六首。《二泉映月》這首二胡獨奏曲描繪了無錫名勝—惠泉山的“天下第二泉”的優(yōu)美景色,其旋律如歌如訴,娓婉動聽,充分表示了作者對祖國秀麗風光的贊美,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深情。作品也描繪了人間的辛酸與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使聽者時而感到平靜、安適,時而感到一縷凄楚悲愴,時而又進入明朗、剛勁、振奮的意境中……。二胡曲《聽松》借松樹之景,抒發(fā)他的愛國之情,琵琶曲《龍船》表達了他對愛國詩人屈原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阿炳的音樂造詣已被中外人士所公認。名為《二泉映月》介紹阿炳生涯的影片,在1979年公演。1983年9月11日文化部、音樂家協(xié)會聯(lián)合舉辦了音樂會,專門紀念阿炳誕辰90周年。
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費城交響樂團,德國斯圖加特室內樂團,法國里昂交響樂團等,一些享有世界聲譽的外國樂隊都演奏過經過改編的《二泉映月》。
忘不了《二泉映月》就忘不了阿炳
昨天,來自哈爾濱的一對老人在阿炳紀念館前留影。
昨天,市民和游客參觀阿炳紀念館。
記者在走訪整修一新的阿炳紀念館看到,許多人特意趕來緬懷這位民間音樂家。工作人員介紹,當天紀念館游客比平常多了不少,多為本地市民,也有慕名而來的外地游客。
時近中午,在崇安寺二泉音樂廣場東側,來自常州技師學院郭文雅等同學特意在阿炳紀念館門前合影留念。她們是到崇安寺步行街游玩的,得知阿炳故居在此,便過來瞻仰。她們說,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已成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代表享譽世界。步行街保安潘祖興告訴記者,剛才有個哈爾濱的旅游團隊來此游覽,其中有一家人隨即請假離團,自行購票參觀了阿炳故居。這家人是早有準備,特意而來的。
“阿炳的二胡,連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都稱贊,這種音樂只應該跪著聽。”昨天在父母的陪同下,省錫中實驗學校的黎若渝小朋友特意來到了阿炳紀念館。作為江南晚報的小記者,她一邊聽父母的講述,一邊認真地做著筆記,打算回家寫一篇觀后感。一邊,倪老伯也帶著孫子來到了這里,爺孫倆還戴上耳機,親耳感受阿炳的經典作品。作為無錫的新市民,夏先生也趁著這個休息日帶著一家4口走進了阿炳紀念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雖話不多,但卻道出了想了解無錫歷史文化、融入無錫的心愿,而當天選擇來阿炳紀念館就是他們熟悉無錫的一個部分。夏先生12歲的兒子已上小學五年級了,雖然不拉二胡,但很喜歡聽阿炳的《二泉映月》。
78歲的朱祖生先生表示,他也是特意趕來參觀的。問他有什么特殊的意義,他不假思索就說:是阿炳去世60周年紀念日。他說:“今天是特地跑過來轉轉的,看看有什么紀念活動。”老人表示,自己長期住在崇安寺附近,忘不了《二泉映月》,就忘不了阿炳。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在阿炳逝世60周年之際,阿炳紀念館的整體修繕已全部完成,而且該修繕保護工程榮獲省文物保護特別貢獻獎。圍繞阿炳的相關紀念活動,已在前期舉辦的崇安文化節(jié)上有了體現(xiàn)。(晚報記者林潔潔/文還月亮/攝)
·鏈接·
阿炳,原名華彥鈞,小名阿炳,江蘇無錫人。生于1893年7月,卒于1950年12月4日。中國著名民間音樂家,享有世界聲譽。阿炳20多歲時因患眼疾雙目失明,被人稱為瞎子阿炳。阿炳共留下《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等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等三首琵琶作品。他創(chuàng)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已經成為人類音樂寶庫中的不朽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