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訊 12月15日晚,中國戲曲學院附中民族器樂新作品音樂會在中國戲曲學院小劇場成功首演,全場7首作品的難度都比較大,結合了民族器樂和戲曲元素,學生們的音準和節奏把握得很好,突出了中國戲曲學院附中民族器樂的辦學特色,受到了與會專家和師生們的好評。16日上午,與會專家還就戲曲音樂器樂化進行了專題討論。與會專家有:國家一級作曲、著名戲曲作曲家朱紹玉同志,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校長、教授、碩士生導師黃河同志,中央音樂學院圖書館館長、作曲教授、博士生導師賈國平同志,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教授、碩士生導師楊守成同志,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教授、作曲家田春明同志等。研討會由中國戲曲學院附中校長徐超主持,副校長、副書記、音樂科科長、民樂科科長及部分教師參加了會議。
黃河同志認為,戲曲音樂器樂化應包含如何把戲曲音樂化和如何把音樂戲曲化兩個組成部分。把戲曲和音樂結合,要注意把握二者在不同階段的比重,要不失受眾面又凸顯特色。民族器樂和戲曲音樂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今后所有的藝術形式都要圍繞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承和發展。賈國平同志認為,戲曲音樂是民族音樂的一種,作曲家要有打通戲曲音樂和民族音樂的意識,各種民族樂器都有與戲曲有關的曲目,在創作時要充分運用包括京劇、越劇、秦腔等地方戲的戲曲元素。楊守成同志認為,戲曲音樂器樂化不一定要采取大樂隊,可以采取室內樂、重奏等多種形式,并就民族樂團的編制、和聲和配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曾寫過《戲曲唱腔器樂化》的朱紹玉同志認為,要立足民族器樂的本身特點,加強學生基本功訓練,然后再融入戲曲韻味,這樣的音樂會要經常演出,不斷豐富,擴大影響。田春明同志認為,戲曲音樂器樂化給作曲家提出了一個課題,此次演出的《梨園春秋》是2006年夏完成的一首以戲曲音樂素材為主題的民族管弦樂曲,是自己在戲曲學院工作多年對戲曲音樂的感悟和對戲曲藝術的敬仰之作。 此次研討會還就民樂人才培養、兄弟院校交流、保護中國原汁原味的文化等問題進行了探討。研討會不僅對戲曲音樂器樂化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而且加強了兄弟院校之間的交流,今后要采取多種形式,共同擔負保護、傳承、發展中華民族優秀音樂文化的重擔。(田春明)
· 中國戲曲學院2010音樂系各專業考試說明
· 中國戲曲學院2010年招生簡章
· 中國戲曲學院2010年研究生招生簡章及目錄
· 中國戲曲學院招生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