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靖鳴在民歌表演中。
長江日報訊(特約記者方映忠)鄂州職業大學藝術系教師張靖鳴用4年時間,搜集鄂州及周邊地區瀕臨滅絕的民歌80余首,千余張民俗圖片、20多卷錄像資料。為了讓這些藝術變“活”,張靖鳴計劃在學校開設相關的民歌專業。
據悉,張靖鳴所在系向省教育廳申報民歌音樂表演新專業,目前已獲得批準,這是湖北高校音樂藝術類第一個民族民間表演方向新專業。
張靖鳴是鄂州職業大學藝術系音樂表演專業帶頭人,多次擔任湖北省“黃鶴樓”聲樂比賽與鄂州音樂賽事的評委。在教授音樂課的同時,張靖鳴時刻也沒忘記鄂州獨具特色的民俗藝術。
從2006年,他開始著手調研“梁子湖民俗藝術研究”項目,整理出的民間音樂資料多達數百頁。
昨日,記者來到張靖鳴家,見到他花費多年搜集來的民歌集,每一首都標注了音符,還制成了光盤。張靖鳴說,不要小看這一首首民歌,歌詞雖簡潔,但搜集起來相當費時費力。
張靖鳴說,民歌的搜集方式很原始,就是把村子挨個跑遍。他每到一個村子,就向當地老民間藝人請教。獲得第一手的資料后,再回到家里進行整理剪輯,制成光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