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長調在蒙古族音樂文化中最有代表性,它把蒙古民族的智慧及其心靈深處的感受表現得淋漓盡致。為將原生態的阿拉善蒙古族長調展示、傳承,讓更多世人知曉這份瑰寶,近日,阿拉善蒙古族長調民歌作品集《一個歌喉九個祝福》首發,這是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蒙古族長調傳承人、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著名長調藝術家奧·額日格吉德瑪老師的首張長調民歌專輯。
據悉,此張作品集中包含文字著作兩本,CD九張,意為來自一個歌喉的九個祝福,收納了蒙古族長調民歌160首,文字著作中的歌詞大意由蒙古文、斯拉夫文和漢語三種語言翻譯,內容涵蓋了婚禮宴請、思念家鄉、士兵與獵人之歌、對唱以及歷史題材等多方面的內容,生動再現了一幅幅遼闊、悠遠又熟悉的蒙古族人生活場景。
長調是流淌在蒙古人血液中的音樂,是民族識別的標志。作為草原上的民歌,蒙古族長調是一種歷史遺存下來的口傳文化,堪稱蒙古族音樂的“活化石”。為探討如何將這一民族瑰寶更好地傳承、發揚、繁榮,來自國家、內蒙古自治區及阿拉善盟內的20余位專家、學者在國家傳承人——奧·額日格吉德瑪長調藝術研討會上發表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對如何保護、傳承民間藝術,以及阿拉善蒙古族長調民歌的藝術內涵、歷史價值和演唱方式等進行了熱烈討論。(包秀文、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