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校簡介
陜西師范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一所師范大學,是國家培養高等院校、中等學校師資和教育管理干部的重要基地,被譽為西北地區“教師的搖籃”。
學校創建于1944年,前身是陜西省立師范專科學校,1954年定名為西安師范學院。 1960 年與陜西師范學院合并,成立陜西師范大學,1978 年劃歸教育部直屬。建校 60 多年來,在劉澤如、李綿、郭琦等老一代教育家的領導下,在幾代師大人的努力下,學校立足西部,面向全國,已發展成為一所有重要影響的綜合性一流師范大學,為國家培養各類畢業生13萬余人,形成“厚德、積學、勵志、敦行”的優良校風。學校目前面向全國31個省(市、區)招生,還在港、澳、臺地區招收研究生。現任黨委書記江秀樂教授,校長房喻教授。
學校位于世界四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古都西安,占地面積 2700 余畝,建有長安、雁塔兩個校區。長安校區從 2000 年開始建設,目前已成為學校的主校區,主要承擔本科三、四年級和研究生的教育培養任務;雁塔校區已有六十多年的辦學歷史,主要承擔本科一、二年級基礎課和通識課教學以及教師教育、繼續教育、遠程教育、培訓以及留學生教育等任務。兩校區功能定位明確,布局合理,建筑風格和校園環境各具特色。雁塔校區古樸典雅、鐘靈毓秀,長安校區現代開放、氣勢恢宏。學校先后被教育部、陜西省授予“文明校園”稱號。
學校現設有20個學院,兩個基礎教學部,62個本科專業;10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9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59個碩士學位授權專業,另有教育碩士、工商管理碩士、體育碩士、藝術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社會工作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工程碩士、應用心理碩士、文物與博物館碩士、公共管理碩士、旅游管理碩士、翻譯碩士等13個專業學位授權和教育博士專業學位授權,在國家現有12個學科門類中我校學位授權點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農學、醫學等 11個學科門類;有國家重點學科 3 個和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1 個,2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有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2 個,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1 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學重點研究基地 1 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3 個,陜西省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6 個,陜西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陜西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5個,各類研究中心(所)60個。學校設有遠程教育學院、教師干部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學院等辦學機構,此外,還設有教育部西北高師師資培訓中心、教育部西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訓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西北綜合圖書資料中心以及中國唐史學會、中國古都學會等幾十個學術團體和學術機構。
學校現有教職工2850人,其中專任教師1421人,專任教
學校現有全日制本專科生15017人、研究生7000人,繼續教育和網絡教育學生近4萬人,外國留學生335人。長期以來,學校以質量為生命線,堅持以“三級三類”教學評估為主體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狠抓教學管理和改革,取得顯著成效,自2000年以來共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5項,省級教學成果獎33 項;有 6 部教材入選“國家面向 21 世紀課程教材”; 8 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29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7個專業被評為國家特色專業,11個專業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12 個專業被評為省級名牌專業;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學校從 2006 級本科生開始推行“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2+ 2”人才培養新模式,并積極探索教師教育“4+ 2” 城鄉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教育培養優質師資。
學校積極實施科研強校戰略,科研實力逐年提升,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具有一定優勢。“十五”期間,人文社會科學共承擔省部級及其以上科研項目 145 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28 項,教育部項目32項;有101項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其中獲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各1項,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獲獎數歷年均居陜西高校之首;出版學術著作、教材536 部,發表學術論文 3600 篇,其中高層次論文985篇。自然科學“十五”期間共承擔省部級及其以上科研項目201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9項;獲獎35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獎勵18項;出版學術著作68 部,發表學術論文3363篇,其中高層次論文1573篇, SCIE 論文522篇,獲得專利16項。
學校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和“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多年來高度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大力弘揚“厚德積學”文化精神,建設高品位校園文化。在課堂教學以外,積極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公益服務活動,倡導高雅藝術進校園,形成了大學生藝術節,科技文化節,綜合素質大賽,英語角等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學生馬列讀書社先后得到三任省委書記的親自指導。學校 1999 年被中央文明委首批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校團委 2004 年被團中央授予“紅旗團委”光榮稱號,學校連續十五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授予“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集體”。
學校擁有設施先進、功能齊全、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兩校區圖書館面積達 5. 9 萬平方米 ,共有藏書 296.8 萬冊。學校還設有歷史文化博物館、書畫藝術博物館和全國唯一的一所婦女文化博物館。學校編輯出版《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自然科學版)、《當代教師教育》、《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社會科學評論》、《中國藝術教育》、《鄧小平理論研究》、《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等學術刊物,其中《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于 2003 年首批入選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成為國家重點支持建設的 11 種高校社科學報之一。學校擁有西部地區最大的教育出版集團,集團出版社是全國年銷售額過億元的 10 家高校出版社之一;集團雜志社是由教育部主管的擁有系列教育類刊物的大型期刊社,共發行 9 種為基礎教育服務的專業期刊,其中 4 種刊物為國家核心期刊。
學校積極開展廣泛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設有西北地區唯一的“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先后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越南、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 60 多所學校建立了校際友好與合作交流關系,培養留學生 3000 余人。
學校設有教學實驗性質的附中、附小、幼兒園,其中附中是陜西省重點中學,附小、幼兒園是省級示范小學和幼兒園。近年來,為充分發揮學校的教育資源優勢,還與社會企業合辦了錦園國際學校和金泰絲路花城學校。
學校是全國最早實行后勤社會化改革的高校之一,并積極探索出了一條被譽為“陜西師大模式”的后勤改革之路,在全國產生了廣泛影響。
面向新世紀,陜西師范大學以西部大開發和教育大發展為契機,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正朝著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目標努力奮斗。
二、報考說明
1.歡迎本科畢業的在職、非在職人員、同等學力并在本專業或相近專業工作二年以上、現已達到本科畢業水平的在職人員及各高校全日制應屆本科畢業生報考我校碩士研究生。
2.2011年我校碩士生計劃招生數為2000余人(各專業所列計劃招生數不包含接收校內外推薦免試生),最終招生人數以2011年教育部下達我校的招生計劃數為準;關于錄取和調劑方面的政策以教育部當年有關文件為準;在復試及錄取階段,學校研究生招生領導小組根據報考情況及學校學科建設發展需要有權對招生及招生人數進行適當的調整。
3.我校擬接收具有推薦免試資格的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約300人左右(含全日制專業學位),除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旅游管理碩士、教育碩士中的教育管理、體育碩士中的競賽組織外,其他各學科(類別)、專業(領域)均可接收推薦免試生。考生可在2010年9月中下旬查詢我校研究生教育網中的有關接收推薦免試生辦法。
4.我校從2008年起開始實行了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2011年招收的全日制研究生(國家專項計劃除外)按《陜西師范大學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試行方案》培養。
5.我校有權對優秀在職人員實行單獨考試。凡是全日制大學本科畢業并在本專業或相近專業連續工作四年(2007年以前本科畢業,不含同等學力)以上的在職人員,經所在單位推薦,可申請參加我校的單獨考試。其中教育學、心理學、歷史學一級學科內各專業及計算機科學學院和外國語學院各專業不接收單獨考試考生報考。我校全日制專業學位各個招生領域均不接收單獨考試考生報考。
我校單獨考試科目中業務課代碼與名稱與全國統考的業務課代碼與名稱相同,思想政治理論代碼為111;英語代碼為250;數學科目代碼為666,考生在網上報名時請先按統考科目選,報名結束后由我校統一替換為應考科目及代碼。單獨考試考生網報時須選擇陜西師范大學作為報名點并須在陜西師范大學進行現場確認報名、考試,我校不接收在其他報名點報名考試的單獨考試考生。
6.考生的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方可報考: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經2年或2年以上(從高職高專畢業到2011年9月1日),已達到本科畢業水平方能報考,且須符合以下條件:①已進修完六門或六門以上本科主干課程,并有進修院校教務部門出具的進修課程成績單。②有公開發表的與學士學位水平相當的本專業3000 字以上的學術論文。③同等學力人員僅限報考所學專業,不得跨學科報考。④同等學力考生網報時須選擇陜西師范大學作為報名點并須在陜西師范大學進行現場確認報名、考試,我校不接收在其他報名點報名考試的同等學力考生。⑤同等學力考生在我校進行現場報名時須提交能證明本人具有報考資格的材料原件。⑥同等學力考生在復試時須加試兩門大學本科主干課程。
(4)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和成人應屆本科畢業考生按同等學力報考,報考須符合前款(3)中②、③、④、⑤、⑥項條件,并須提供本人本科期間不少于12門的課程成績單(由教務部門提供)。
(5)自考生和網絡教育學生,須在報名現場確認截止日期(即2010年11月14日)前取得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證書方可報考;如果已獲得專科畢業證書2年或2年以上(從大專畢業到2011年9月1日),滿足前款(3)中同等學力人員報考條件的,可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6)在境外獲得的學歷證書須通過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的認證。
(7)在讀研究生,需提供就讀學校同意報考的證明,并在錄取前先辦理原就讀學校的退學手續。
7.年齡一般不超過40周歲(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報考委培和自籌經費者年齡可適當放寬。
8.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規定的體檢要求。
9.國家復試分數線確定后,我校將在研究生教育網上公布各專業復試科目及要求。
10.關于全日制教育碩士、工商管理碩士、體育碩士、藝術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公共管理碩士、旅游管理碩士、工程碩士等專業學位的具體報考條件以國家有關規定為準。
其中報名參加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旅游管理碩士、教育碩士中的教育管理、體育碩士中的競賽組織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還須符合:大學本科畢業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經驗,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的人員;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11.注意事項:①報考者必須符合報考條件,在國家規定的報名時間內進行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報名。在現場確認報名時,應屆本科畢業生持本人身份證、學生證,其他人員考生持本人身份證、畢業證書原件和復印件進行報名。對在報考中弄虛作假者,將取消其報名、考試、錄取資格。②網上報名網址為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http://yz.chsi.com.cn 網報時間以教育部通知為準。③ 現場確認報名時間:2010年11月10日—14日; 現場確認報名地點為:考生在網報時所選擇的報名點。④請廣大考生留意我校研究生教育網上公布的相關招生信息。
我校研究生教育網網址:http://www.yjs.snnu.edu.cn
研招辦E-mail地址:yjsc4@snnu.edu.cn
“★”表示該專業為我校自主設置的二級學科
“▲”表示該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 ||||
單位代碼:10718 單位名稱:陜西師范大學 聯系人:程 蕾 | ||||
學院(中心)專業、研究方向 |
導師 |
招生人數 |
考試科目 |
備注 |
050402音樂學 |
|
42 |
|
01聲樂 |
田大成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③718中外音樂史④818音樂作品分析(曲式、和聲、復調) |
02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
王衛東 |
|
同上 |
03中國古代音樂文獻 |
陳四海 |
|
同上 |
04舞蹈 |
程鵬民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③719中外舞蹈史④819舞蹈教學法(包括芭蕾、中國古典舞) | |
05鋼琴 |
楊洪冰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③718中外音樂史④818音樂作品分析(曲式、和聲、復調) |
06民族管弦樂 |
|
|
同上 |
笛、簫 |
王 鶴 |
|
|
笛、塤 |
劉寬忍 |
|
|
二胡 |
賈 嫚 |
|
|
07合唱指揮 |
王擁軍 |
|
同上 |
08學科教學論(音樂) |
姚 青 |
|
同上 |
09民族音樂學 |
孫 航 |
|
同上 |
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單位代碼:10718 單位名稱:陜西師范大學 聯系人:程 蕾 學院專業、研究方向 招生人數 考試科目 備注 009音樂學院 045111學科教學(音樂) 4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4英語二③333教育綜合④909音樂教育綜合理論 教育 055101音樂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4英語二③746藝術基礎④910中西方音樂史 藝術
電話:(029)85310346 通訊地址: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南路199號 郵 編:710062
碩士
碩士
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學術型碩士研究生考試專業課參考書目
009音樂學院 |
|
718 |
張洪島:《歐洲音樂史》,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年10月版 |
719 |
袁禾 :《中國古代舞蹈史教程》,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年5月版 |
803 |
陳四海:《思無邪—中國文人音樂思想研究》,東方出版社2002年2月版 |
818 |
錢仁康:《音樂作品分析》,人民音樂出版社1986年12月版 |
819 |
唐滿城、金浩 : 《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法》,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年9月版 |
復試參考: |
|
050402音樂學 |
|
01方向復試 |
聲樂演唱、視唱練耳、英語口語 |
02方向復試多聲部音 |
斯波索賓等:《和聲學教程》,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年1月版 |
03方向復試中國古代 |
陳四海:《中國古代音樂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版 |
04方向復試 |
舞蹈作品表演:在芭蕾舞、中國民間舞、中國古典舞、現代舞中自選兩個舞種; |
05方向 |
鋼琴演奏、視唱練耳、英語口語 |
06方向 |
笛、簫、塤、二胡演奏、視唱練耳、英語口語 |
07方向 |
合唱指揮、鋼琴演奏、英語口語 |
08方向復試 |
趙宋光:《音樂教育心理學》,上海音樂出版社 |
09方向復試 |
袁靜芳:《中國傳統音樂概論》,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
050401藝術學 |
|
01方向復試 |
陳四海:《中國民族音樂概論》,陜西旅游出版社2000年9月版 |
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考試參考書目
055101 |
藝術碩士(音樂) |
初試 |
|
910 |
張洪島:《歐洲音樂史》,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年10月版 |
復試 |
|
01聲樂演唱 |
美聲唱法:必唱外國藝術歌曲一首、西洋歌劇詠嘆調一首,自選作品一首,現場共演唱三首作品 |
02中國樂器 |
樂器演奏(自選三首有一定難度和較大型的獨奏曲或協助曲,包括傳統和現當代創作曲)視唱練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