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昆先生 資料圖片
馬玉昆,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音樂藝術理論家、國家一級演奏員,原昆明市交響樂團團長、歷任昆明音樂家協會主席、終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當我提筆時不禁被馬玉昆老師的眾多頭銜所觸動,在這么多的榮譽背后,有著怎樣平凡而不平常的人生。這位68歲的老人,在9月23日,走完了他輝煌的人生歷程與世長辭,離開了他終身摯愛的音樂藝術。
馬玉昆老師,回族,1942年3月生,云南省昆明市人,生長在伊斯蘭傳統知識分子家庭,是元代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咸陽王——賽典赤的后代子孫。由于受到良好的家庭啟蒙教育,文學藝術深深扎根于馬老師心中,他的血液里都流淌著對音樂的癡迷。他對音符有著超強的記憶天賦,5歲就開始學習小提琴,他的啟蒙教師是著名小提琴家李丹(《悲慘世界》的譯者),后又師從陳又新、司徒華城、林耀基教授。年輕時,馬玉昆老師深入到瀾滄江、怒江、金沙江、紅河流域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達十多年之久,采集了豐富的原生態邊疆民族音樂資料,拓寬和加強了對音樂的獨特理解。他演奏的小提琴曲《瀾滄江輕舟》、《茶山新歌》等由中央臺專題錄制,列為《中國優秀小提琴曲》長期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反復播放(我省唯一一位由中央臺播放介紹的小提琴演奏家),受到海內外聽眾的深深喜愛。1985年他主創了由中國音協、省文化廳主辦的晉京演出《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音樂會》,獲得省文化系統優秀節目、先進個人獎,并受邀進中南海演出。
1987年,馬玉昆老師受命組建昆明交響樂團,剛成立時各方面的條件都十分艱苦,他憑借著對音樂藝術的熱愛和追求始終堅持、從未放棄。馬老師的女兒告訴記者:“當云南首場交響音樂會演奏結束時,全場沸騰,掌聲長達10分鐘,站在舞臺側邊的父親流下了激動的眼淚,為聶耳生長的土地上有了真正的交響樂而自豪!”經過18年的耕耘,昆明交響樂團現已成為擁有近百名演奏員的西南地區唯一獨立建制的職業樂團。作為昆明交響樂團的團長、音樂總監,馬玉昆老師始終把演出推廣中外優秀音樂作品、探索云南民族音樂發展的新途徑、繁榮云南民族交響樂的創作作為己任,他曾邀請蔣大為來昆明連演10場“讓世界充滿愛”音樂會,觀眾達4萬之多;從北京請來了李德倫、嚴良等音樂界的元老級人物擔任樂團顧問和客座指揮。樂團還定期公演和巡演,將高雅藝術普及到院校、廠礦、部隊、社區,被譽為“活躍在中國樂壇上令人矚目的新軍”,中國音協主席李煥之題詞稱贊“西南一枝花,贊頌我中華。”
馬玉昆老師把生命的所有都奉獻給了他所摯愛的音樂藝術。那是昆明音樂最耀眼的一段,他在音樂中得到永生!
本文來源:云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