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烏魯木齊3月27日專電,收錄著新疆13個少數民族樂器,115類、216種形制樂器的《中國·新疆民族樂器制作圖鑒》日前在新疆烏魯木齊面世。這部被譽為西域樂器“博物館”的典籍里收錄的民族樂器如今已經部分失傳,或者正瀕于失傳。
《中國·新疆民族樂器制作圖鑒》的珍貴之處在于,它將西域樂器采用機械(投影)制圖法繪制收錄其中,后人可隨時將那些已遺落史海的民間樂器復原。不僅如此,書中還詳盡記錄了每件樂器的歷史、音色、形制、制作材料,并以樂器圖解的方式加以介紹。
這部典籍的作者段薔已是76歲高齡。他15歲跟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疆,曾在新疆南部歌舞之鄉喀什參與組建南疆文工團。他憑借精通英、維吾爾、柯爾克孜、哈薩克、波斯等語言的優勢,在民間大量搜集整理音樂素材。他的足跡踏遍新疆的山山水水,遍訪新疆各族民間藝人,搜集各種形制的樂器,并按比例繪制成圖樣。
在不少新疆樂舞研究的學者眼里,《中國·新疆民族樂器制作圖鑒》更是一部近現代新疆樂器的“回憶錄”,它對研究與審視新疆民族樂器一個世紀以來的變革與改良,科學總結西域各民族樂器的變化與發展,以及失傳樂器的再現等方面都具有彌足珍貴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