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下午,廣西交響樂《壯鄉和韻》在我國表演藝術最高殿堂——國家大劇院上演,在迎接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之際,廣西交響樂團高揚“文化廣西”的旗幟,以精彩的演出,向首都觀眾遞上了一份來自祖國邊陲壯鄉發展文化建設的成功答卷。
國家大劇院是中國政府建設的最大的文化工程,是國家表演藝術的最高藝術殿堂。在國家大劇院舉辦的“第一屆中國交響樂之春”,有中央和各省、市的近30個交響樂團參加,是一次20余萬人參與的交響樂推廣活動。能進到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演奏交響樂是國內交響團至高無上的榮譽,被業內譽為是一次高級別的音樂藝術“國考”。
成功的基礎是實力的展示,回望廣西交響樂團的藝術足跡,無疑是令人興奮的
廣西交響樂團原是前廣西歌舞團里的一支管弦樂隊。廣西歌舞團是自治區首席文藝團體,其精彩的演出,給壯鄉各族兒女帶來了歡樂,也培養和奠定了管弦樂隊的演奏實力。廣西歌舞團的管弦樂隊矢志不移,經過近20年的臥薪嘗膽,已不滿足于樂伴舞的演奏形式,而把管弦樂隊成建制地變為交響樂團,也成為了我區幾代音樂人的共同呼聲。我區是一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后發達并不能阻擋發展先進文化的步伐,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直接關心下,經自治區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復,1996年廣西交響樂團掛牌成立。
回首廣西交響樂團的成立,樂團首席指揮張效東感觸頗深:“樂團成立伊始,資金短缺,設備陳舊,人才荒蕪,百廢待興。自治區各屆領導對廣西交響樂團關懷備至,大力扶持!笔菤v屆領導的關懷,化為了交響樂團奮發向上的動力。樂團每年堅持在音樂廳舉辦專場交響音樂會,一年一度的新春音樂會,并在全區各大專院校巡回演出,普及交響音樂,同時還參與政府的多項重大演出活動以及日益增多的商業性演出。樂團的活動與成長已越來越廣泛地引起國內外音樂界及媒體的關注,成為自治區首府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樂團成立以來,先后與中國著名的指揮家、演奏家李德倫、韓中杰、嚴良堃、徐新、鄭小瑛、李華德、陳傳熙、姜金一、殷承宗、閔惠芬、薛偉等同臺演出。邀請國外的指揮家、演奏家、歌唱家,如澳大利亞悉尼音樂學院指揮研究員亨利克·皮薩瑞克、美國密西西比州州立樂團指揮史蒂汶、美國密歇根州大學音樂學院指揮系主任里奧·格里戈良、德國旅華指揮家本哈德,墨西哥籍指揮家祖波爾·巴奧,哈薩克斯坦小提琴演奏家薩沙,英國著名歌唱家薩拉·布萊曼等合作演出,拓寬了音樂無國界的視野,使演奏水平日趨長進和成熟。在幾代藝術家的共同努力下,樂團成功演奏了大量中外交響樂及管弦樂作品,其中包括莫扎特、貝多芬、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約翰·施特勞斯、肖斯塔科維奇等世界著名作曲家的作品。通過演奏大量的中外交響樂及管弦樂作品來證明實力,使廣西交響樂團逐漸在國內外嶄露頭角,由名不見經傳到名聲大震,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音樂演奏新星。
1999年受廣東省第六屆“羊城音樂花會”的邀請,樂團第一次跨出省門,在星海音樂廳演出《劉三姐交響音樂會》,產生了強烈反響。最值得大書特書的是,樂團“實現了中國第一支少數民族交響樂團走出國門的突破”。2002年,應越南有關方面之邀,攜“華夏之聲”交響音樂會到河內市、胡志明市演出,受到了越南副總理的親切接見,當地媒體將在音樂會上錄制的演奏實況和音樂作品,反復在電視臺、電臺播出,引起了巨大的轟動。2005年6月,樂團南渡新加坡,與新加坡本土音樂劇《鬼馬家族》聯袂演出,受到廣泛好評,新加坡內閣資政吳作棟先生親自到場觀看演出。此前,挑剔的新加坡人只知道中國北京、上海的音樂團體有不俗的演奏實力,中國廣西交響樂團的到來令他們刮目相看,在長達近半個月的演出中,被當地媒體熱烈追捧。
忘我投入,積極“迎考”,《壯鄉和韻》洋溢南疆風情
在“第一屆中國交響樂之春”舉辦且演出檔期已排滿的情況下,為了進國家大劇院迎接“國考”,廣西歌舞劇院給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國家大劇院院長陳平寫了一封信,力陳廣西交響樂團的輝煌和“迎考”的決心。這封信引起了陳平的重視,他說,在少數民族地區常年活躍著一支以高雅藝術為旗幟的藝術團體,應該對他們的加入給予大力支持。
這次國家大劇院的交響樂之春,不但包含了中國人演奏外國交響樂,更要求中國人演奏自己創作的作品。院領導班子在選擇演奏曲目上,強調要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以特色為主。經過不斷調整和補充,洋溢南疆風情的《壯鄉和韻》終于在“迎考”前的20天確定。《壯鄉和韻》體現了與各省級交響樂與眾不同的特點,曲目編排以地域性吸引觀眾——幻想曲《劉三姐》、鋼琴與樂隊《劉三姐主題變奏曲》,讓觀眾感受到祖國南疆的歌之美、情之美;馬骨胡與樂隊《壯鄉春早》,展現了壯鄉萬紫千紅的美麗畫卷;蘆笙與樂隊《侗寨狂歡夜》則把觀眾帶到了濃郁而迷人的侗族風情中。壓軸曲目則經過反復,最后確定了里姆斯基·科薩科夫《舍赫拉查達》交響組曲第三、四樂章!秹燕l和韻》節目單傳到國家大劇院演出部,得到了積極的評價。
我國著名音樂評論家景作人,聽說廣西交響樂團將演奏《舍赫拉查達》交響組曲作品時大吃一驚。他說,這是一部中央的音樂團體都鮮有涉足的作品,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演砸了收不了場是小事,而重塑名聲才是更難的。
在“迎考”的日子里,一切都在緊張而有序地進行。從指揮家張效東、蘆笙演奏家覃國偉、樂團首席黃禮球到樂團領導和全體演職員,個個都是“拼命三郎”,為“考”出好成績不計得失,忘我投入。臨“考”出發前,自治區文化廳廳長余益中在審看演奏節目后寄語全體演職員,要以飽滿的精神狀態、精湛的演奏藝術和嚴明的作風紀律,迎接在國家大劇院的演出,為慶祝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作出文化上的積極貢獻。廣西歌舞劇院院長林燕飛女士對迎接“國考”自有一番認識,她說,能到國家大劇院參加中國交響樂之春是樂團發展的一個里程碑,要珍惜這個國家最高級的演出平臺,把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展現出來,把樂團的精神風貌展現出來。行前她對樂團立下軍令狀:要克服一切困難,只許成功,不準失!
憑地域特色取勝,以世界級作品壓軸,精彩演出贏得音樂大師對壯鄉音樂文化發展的高度評價
5月31日演出當日,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里的1800多個座位上座率達八成。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秘書長郭浩、中央音樂學院原副院長楊通八、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首席指揮張藝、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團長李對升、中央民族樂團首席指揮許知俊、中央芭蕾舞團原交響樂團著名指揮家、被“新中國第一位樂隊指揮”的卞祖善、中國著名音樂評論家景作人、中國歌劇舞劇院常任指揮姜金一、中國歌劇舞劇院交響樂團常任指揮張崢、北影樂團指揮卿烈軍、空政作曲家胡壁精、戰友文工團指揮蔣燮彬、中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秘書長黃勇等京城眾多的音樂界名流相聚在這里。
以地域特色取勝,輔之以世界級作品壓軸!皠⑷恪笔窍碜u華夏大地的音樂品牌,《壯鄉和韻》亮出劉三姐的旗幟,使觀眾在音樂中感受到地域特色,熟悉的旋律給人們展示了壯鄉的萬種風情。在《壯鄉和韻》謝幕的加奏演出中,《山歌好比春江水》抒情悠揚的旋律又響徹音樂大廳。開奏“劉三姐”,謝幕“劉三姐”,遙相呼應,展現了廣西交響樂團獨特的音樂魅力。如果說是“劉三姐”征服了首都的聽眾,那么一曲里姆斯基·科薩科夫《舍赫拉查達》交響組曲第三、四樂章,就是“世界級作品壓軸”……弦樂悠悠,壯鄉情深。廣西交響樂團不負眾望,張效東在演出終場以一個優美的指揮弧型,給《壯鄉和韻》在國家大劇院的演奏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掌聲響起,經久不息。景作人帶頭鼓掌,掌聲中透露出這位樂評人對演出的滿意。李對升走上舞臺,對演出獲得成功表示祝賀;卿烈軍以“像個交響樂團,不是管弦樂團”給予高度評價。許知俊由吃驚轉為震驚:能演奏如此有難度的作品,確實進步很大。蔣燮彬說,這是一場了不起的成功演出。楊通八是原廣西歌舞團作曲家,他以一個老廣西人的情結,寄語樂團在成功面前,要積極進取,不言放棄。國家大劇院演出部經理張琳以一個音樂人的眼光說,在這次交響樂之春的演出中,沒有一個樂團將《舍赫拉查達》交響組曲列入到演出的節目單里,這就是《壯鄉和韻》演出獲得成功的魅力。
《壯鄉和韻》的演奏魅力,被國家大劇院資料室的4臺攝像機全程記錄下來,并永遠定格在這個國家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