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溫州日報報道,每周三下午2時許,溫州市區洪殿街道洪殿社區居委會的辦公樓一樓,都會傳出聲聲柔美的越劇唱腔,伴著悠揚的胡琴聲,韻味獨具。這里聚集著社區里的一群越劇愛好者,他們的平均年齡在55歲以上。2005年,因為對戲曲表演的共同熱愛,志同道合的30人成立了洪殿社區越劇愛好者隊,4年多來,他們風雨無阻地唱戲、看戲,在社區開出了一朵“越劇小百花”。
票友入戲,樂在其中
昨天下午,記者人還未到社區辦公樓,陣陣優美的越劇唱腔已經傳入耳朵,看來,好戲已經開場。20多平方米的小房間里,一男一女兩名表演者手持無線麥克風站在當中,正有板有眼地演繹著越劇《血手印》,房間的北首,四名琴師投入地拉著琴;10多位社區居民圍坐四周,看得有滋有味。表演者也好,觀眾也罷,都隨著跌宕起伏的琴音唱腔,漸漸地入了戲。
唱至動情處,這名演生角的男表演者兩行清淚潸然而下,唱腔也隨之高亢,步伐輕移,舉手投足之間,縱然穿著現代衣裳,卻演出了戲中那含冤年輕書生的神韻;而他的搭檔,演旦角的女表演者略施粉黛,眼隨蘭花指,慢挪蓮步半遮臉,一句“相公,請聽我言”,讓觀眾大聲叫好。
這對搭檔很受隊員的推崇,也很受觀眾們的歡迎。演生角的韓國進今年73歲了,但顯得特別年輕。他說自己12歲開始學唱越劇,一直對越劇情有獨鐘。4年前他加入這個社區越劇愛好者隊伍,每周聚會都會過來唱上一段過一把戲癮。“唱戲的時候,我就會投入自己的感情,唱完后,心情也比較愉悅。”而他的搭檔孫招弟也說,自從加入這個團隊唱戲以來,生活豐富了許多,感覺精氣神特別足。
據隊長沈玉燕介紹,隊伍剛成立時才10多名隊員,但一起唱戲沒多久,就受到社區退休老人的歡迎,紛紛表示要加入。“現在隊員基本穩定在30名左右。大家都愛唱,人一多,隊員上去唱戲的時間就少了呢。”她笑著說。
居民看戲,其樂融融
今年67歲的池玉妹,自打這支越劇隊伍成立后就一直來觀看他們表演。她說:“我自己不會唱,就愛聽他們唱;現在他們唱戲的水平越來越高了,唱得可真好聽。”像她這樣的熱心觀眾,社區里還不少。
沈玉燕說,去年的一次演出,來看表演的就有四五百人,社區辦公樓前的場地根本不夠用,特意借用了附近幼兒園的場地。不光本社區的居民會過來捧場,周邊幾個社區的居民也常常過來看戲。“我們隊伍目前是洪殿街道唯一一支越劇表演隊伍,而且我們偶爾也表演京劇、黃梅戲等,各社區的愛好者一傳十、十傳百,常常會過來捧場。”
居民愛看戲,票友們唱戲的勁頭就更足了。這幾年來,洪殿社區每年的文藝演出都少不了他們隊員的精彩表演,重大節日還要連排好幾場戲呢。不僅如此,洪殿社區周邊的一些企業、單位,也會在做活動時請他們過去表演,讓大家過過戲癮。73歲的二胡師傅夏春祥,原先是市越劇團的琴師。退休后,他被請到這支隊伍里為他們拉琴伴奏。對于社區居民的熱烈捧場,他說:“票友唱戲唱得歡,居民看戲看得爽,我們琴師拉得也起勁,這樣大家一起樂,才會都開心嘛。”
社區扶持,老有所樂
“剛成立時,我們既沒資金更沒場地,多虧了社區干部的幫忙,幫我們安排了場地,送來了音像設備,還出了不少的資金。”對于社區的支持,沈玉燕一直很感激。
洪殿社區居委會副主任趙蓓蕾說,該社區老年人較多,讓老年人過一個豐富的晚年生活是社區一直在努力的。這支社區越劇愛好者隊伍的成立,讓很多老年人找到了生活的樂趣,社區對此非常支持。“今后,社區還將多發展類似的群眾性娛樂團體,并從資金、設備等各方面幫助他們成長。”趙蓓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