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香港和內地青少年交流越來越頻密,但在活動策劃和組織上,內地距離香港還有距離。深圳青少年活動中心升級改造后,將更重視深港青少年活動之間的交流。除了新場館建設,如何學習香港交流營的優點,并發揮兩地交流營各自的特點,成為擺在面前的新課題。
7月18日到8月7日,亞洲青年管弦樂團排練營在香港舉行,為青年音樂家提供了交流機會。
香港和內地青少年交流越來越頻密,但在活動策劃和組織上,內地距離香港還有距離。深圳青少年活動中心升級改造后,將更重視深港青少年活動之間的交流。除了新場館建設,如何學習香港交流營的優點,并發揮兩地交流營各自的特點,成為擺在面前的新課題。
“深港之間針對青少年的交流營,在1997年香港回歸前后達到一個高潮,那時兩地青少年都急切想了解對方的情況,但近年來似乎有所減少。”深圳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劉老師說。他一直關注青少年活動,認為香港的交流營和內地確實存在很大不同。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參加者的年齡不同。”劉老師說,內地參加交流營的學生,主要是從小學三年級到初二,四、五年級的小學生最多。因為初三以上的學生,都面臨著考試競爭和學習壓力。但香港不一樣,參加交流營的很多都是高中生乃至大學生。
香港大學生黃冠麟對此表示贊同。他介紹,香港青少年交流營參加者以中學以上的學生居多,且很多活動都會側重社會服務,特別是很多大專院校的學生,會到內地很多地方去旅游、調研或從事義務教育。
今年暑假,黃冠麟就到了四川實地調查,為進一步組織同學援助地震災區重建做好功課。去年汶川大地震后,香港許多高校學子聯合成立“香港青年赴川救災大行動”組織,作為骨干成員之一,來自城市大學的黃冠麟多次和同學深入災區,和當地政府溝通了解重建所需,這個暑假他再次到災區調研“這次利用暑假到四川來我覺得意義重大,可以了解當地的近況,為我們下一次的行動確定目標”,黃冠麟說。
“正兒八經”VS“游戲音樂”
與黃冠麟不同,來自內地的鐘毓琪、顧昕走的是一條相反路線。
暑假結束了,廣州少年宮合唱團團員鐘毓琪依依不舍告別香港暑期音樂營。音樂營活潑、充滿趣味性的特色給她留下深刻印象。
鐘毓琪說,音樂營并不是枯燥的練聲和體型訓練,也不是周而復始的曲目訓練,而是將趣味性、音樂知識及曲目訓練結合。通常見面的第一天不會排練,而是玩游戲,20分鐘游戲下來,大家一下就熟悉了,交換E m ail,互通M SN比比皆是。
華南師范大學音樂系顧昕,去年入圍世界80名優秀青年,參加了在香港舉辦的國際青年合唱團訓練營。對比香港與內地合唱訓練的區別,她認為就是“正兒八經”V S“游戲音樂”。練聲環節中,大家不是一味吊嗓子,而是用科學的發聲方法唱著練聲曲目相互問候打招呼,休息環節不是各自坐著發呆或聊天,而是將按摩元素運用其中,大家排成環形彼此按摩肩背,在歡笑聲中放松身心“不止交流音樂還可以交流按摩手法。”
深圳的交流營也在改變
內地和香港青少年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密,但在活動策劃和組織上,內地距離香港還有一段距離。
香港青年促進會是一個積極推動深港兩地青年交流的民間組織,主席楊子熙曾多次率團到深圳參觀、調研。去年該協會就組織香港青少年到內地考察“我們主要是通過調研,發現香港和內地文化的差別。”楊子熙說。
說起兩地交流營的差別,楊子熙認為,香港的交流營會更重視深入調研和交流,要求學生融入當地社會。比如到了深圳,就讓他們去坐公交車、搭的士、跟市民聊天,拿到第一手信息。現在也有組織內地學生到香港,拜訪、參觀的多,很少能真正融入社會中。他認為香港這座城市本身有很多特色值得了解,比如小攤販制度,文化藝術創意中心,乃至它的警察隊伍等。
不過,深圳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劉老師認為,近兩年來深圳交流營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以前確實多以參觀交流為主,現在的交流營也在往拓展訓練、親子活動乃至心理矯正等發展。比如,現在的戒除網癮交流營就很火。一些安全教育、體能訓練,乃至親子關系的培養,在學校都沒有專門學習,現在深圳正在興起,也是學習香港較為成熟的做法。
國際合唱聯盟副董事唐少偉先生介紹,有策劃和組織好的青少年活動,對比現今充滿不良誘惑的社會活動,有其必要的引導性。以藝術學習為例,每周固定的課外活動和學習讓青少年要用一定時間參與其中,如果青少年確實對藝術感興趣,并在當中得到滿足感和收獲,繼而投入到藝術中,吸毒、犯罪的機會都會大大減少。
香港多數活動由社團發起
香港的交流營為何成功?多名受訪者都認為,這和香港社會組織的成熟和完善是分不開的。
唐少偉介紹,香港青少年課余活動的發起者有學校,也有社團,而社團占更大比例。尤其在假期,幾乎所有活動都是社團主動聯系學校或在社會上吸引學生參加。據了解,香港的童軍、青少年協進會、促進會,乃至各種學校組織等,對學生學校和社會生活的覆蓋非常全面,甚至對一些邊緣少年的覆蓋都非常到位。比如對吸毒者、網癮者都有很專業、規范的戒除交流營。
青少年活動的作用被香港眾多社團組織重視,他們也在不停與外界交流和取經,引進更多有趣有用的方法和活動。唐少偉透露,香港來年會借鑒更多國際音樂營經驗,例如組織各國合唱好手在一周內排出一部著名歌劇,另外還會與內地及他國合唱界合作,計劃于明年7月發起世界合唱日,參與的城市和團體在約定時間里響起合唱歌聲。
相對來說,深圳這方面的力量存在不足,大多數活動都是由官方來組織。“這就造成一個缺陷,很多活動都是應景性的,比如上面傳達了哪些精神,開展了哪些活動,下面就趕緊將學生組織起來開展類似的活動。”劉老師說,這些活動一方面主題比較單一,另外也很容易變成一陣風,而不是像香港那樣,有成熟、專業地機構來穩定地推動。
他山之石
香港青少年服務注重社區
香港的青少年服務很重視社區。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2008年中數字,香港0-24歲人口有180多萬人,占總人口25.9%.按資助規劃,每區有10萬-15萬青少年,就有1所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
香港小童群益會就是一個以社區服務為本的團體。相比內地眾多的青少年宮(活動中心),小童群益會在出發點、內容、數量和距離上,都更能最大程度地貼近社區青少年。群益會助理總干事何婉華說,他們共有62個服務單位遍布各區,其中包括20所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3所兒童中心和一所非資助中心分布于香港17個地區;提供包括綜合服務、圖書館、學前教育、青少年外展等眾多服務,除了幫助青少年社教化和品德培育等,更是回應社區需要。
無論假期還是日常,群益會都準備許多豐富活動,以及緊貼社會現狀的特別節目給青少年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