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晚,廣州交響樂團2009-2010音樂季開幕式將在星海音樂廳為廣州觀眾帶來《紅棉頌》、《虎門1839》、《衲襖青紅》等音樂作品。整臺音樂會由余隆執棒,上海歌劇院合唱團加盟。為了向新中國建國60周年獻禮,本場音樂會全部選擇中國作曲家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著名作曲家郭文景創作的《衲襖青紅》實現了傳統戲曲與交響樂嫁接的新突破,觀眾還可欣賞到國家級“非遺”項目川劇傳承人沈鐵梅演唱原汁原味的川劇唱段。
川劇唱腔融入交響樂隊
著名作曲家郭文景為川劇青衣、幫腔、鑼鼓與管弦樂隊而作的《衲襖青紅》堪稱當晚音樂會中最為神秘和奇特的作品。郭文景聲稱要把“最純粹最原生態的川劇經典唱段與現代交響樂隊的音響混合在一起,以獲得一種全新的效果”。
據介紹,《衲襖青紅》得名于川劇中青納襖、紅納襖的曲牌,作品長度半小時,分為上闕和下闋,分別展現貴妃醉酒和昭君出塞兩大場景。作品中,原汁原味的川劇唱腔、幫腔、打擊樂的每一個細節都將原封不動地保留,并參與到交響樂團當中。擔任主唱的沈鐵梅是重慶川劇院院長、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她將以地道的川渝方言和高亢柔美的嗓音演唱全部唱段。
作曲家郭文景是當今世界上廣受關注的中國作曲家之一。此前,《衲襖青紅》曾被選中擔任“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的開幕演出音樂,被評價為中西方藝術結合的范例。
上海歌劇院合唱《紅棉頌》
另外,當晚演出曲目之一《紅棉頌》是曲作者施萬春根據歐初一組有關紅棉的五言詩改編寫成的交響合唱。紅棉是廣州市市花,歐初在詩中通過擬人化的描寫,歌頌了紅棉的雄拔絢麗和高風亮節。
而演唱《紅棉頌》的上海歌劇院合唱團,是近年來因富于藝術表現力而評價甚高、頻繁活躍于國內舞臺的著名合唱團。
廣東音樂再現“虎門銷煙”
另一首重點作品《虎門1839》則是旅美作曲家陳怡和周龍為紀念虎門硝煙170周年創作的交響樂作品,該作品以重大歷史題材作為創作動機,在國內交響樂創作領域十分少見。《虎門1839》以強悍的節奏和鏗鏘的音響回顧了林則徐虎門銷煙之壯舉。
陳怡和周龍都是美國音樂博士,兩位作曲家為了強調虎門銷煙是發生在廣東的重大歷史事件,在全曲上巧妙運用了《旱天雷》、《賽龍奪錦》和《餓馬搖鈴》等膾炙人口的廣東音樂作品作為素材,體現了濃濃的懷鄉之情。
相關
“艷陽天”重唱純美民歌
廣東民族樂團2009-2010音樂季開幕式將于12日晚在星海音樂廳上演,本土民歌組合“艷陽天”將為觀眾獻唱一首首耳熟能詳的純美民歌。無論是婉轉清新的江南小調,還是熱情歡快的客家山歌,又或者是粗獷有力的陜北民歌,還是悠長寬廣的內蒙民歌,這些充滿鄉土氣息而優美純真的民歌,就像一股清泉,將蕩滌著聽眾心靈,向新中國60周年表達最溫暖、最熱烈的祝福。
“艷陽天”男女聲二重唱組合由廣東歌舞劇院青年歌唱家陳前和劉東紅搭配而成。這對經過多年磨礪而逐步成熟的民歌演唱組合,聲音亮麗、音色圓潤、情感飽滿,把握作品的情感線條非常精確,尤其在民族唱法上融入了流行唱法的元素,給傳統的民族唱法注入新鮮的時尚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