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天王級歌手周杰倫,無數青少年崇拜喜愛的偶像,他創作演唱的多首歌曲編入中小學音樂教材或教輔書譜。如,《聽媽媽的話》進了臺灣小學教材,好像并未聽到強烈反對的意見。而周杰倫及多位港臺歌手演唱的《蝸牛》,2006年入選上海市《中學生愛國主義歌曲推薦目錄》,引發一片爭議之聲。這件事存在爭議并不新奇,但,有誰還能想象,“中、小、幼音樂課堂,不準有‘流行音樂’,這個問題不用討論了”,從1990年第四屆國民音樂教育改革研討會傳出的聲音,引動從1991年初開始的大討論。
“流行音樂不準進課堂”,態度堅決,語氣強硬。這句話還附有說明:“在音樂課堂里,誰教了流行音樂,就是違反紀律,是不能允許的”(見音樂周報1991.2.1第三版)。這番話,“話音剛落,來自全國各地500多位音樂教育工作者,立即報以熱烈的掌聲”,而隨后,全國各地音樂教師紛紛發出疑問,音樂,只有通俗易懂大眾喜愛才會流行,何以“不準進課堂”?《十五的月亮》《好人一生平安》《重整河山待后生》很流行,不準進課堂嗎?有人說,“不準流行音樂進課堂”,應成為音樂教師的職業準則;有人說,這條禁令關系到中華民族的素質,關系到祖國的今天與未來;有人說,無休止的爭論終于有了一個明確的答案。這是答案嗎?新的爭論持續不斷。但,流行音樂進入教材、進入課堂,已成為無法回避的真實。
周杰倫《蝸牛》入選“愛國主義歌曲”,選曲負責人、上海市教委音樂教研員王月萍理直氣壯,這首歌詞表達了對自然的向往,有很好的教育意義;首師大音樂學院鄭莉教授告訴記者,從2000年義務教育新的課程標準啟動,2001年正式出版的中小學音樂教材,已經“放開了”、很寬松,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已有入選。“因《阿姐鼓》涉及西藏民族文化,音樂課上得生動鮮活”。鄭莉認為,流行音樂進課堂,“學生有興趣、有需求”,音樂教育關系到文化傳承,所以不應以個人好惡為標準,引導、疏通最重要;人民音樂出版社新課標實驗教科書《音樂》責編郭秀芬介紹,按照教育部統一審批,人音版教材、教輔中編入了優秀的流行歌曲。
目前,國家批準的中小學音樂科教材、教輔,11個版本均編選了《黃土高坡》《天堂》《一個真實的故事》《讓世界充滿愛》等。國家教育部音樂教材負責人王安國教授語重心長:“那個‘不準’發表在鄧小平南巡重要講話之前,順應‘反精神污染’、‘反自由化’政治大氣候,但并不是教育部正式文件”。王安國認為,應持科學、寬容的態度,使青少年認知人類音樂的各種風格、不同流派,從而擴展文化的視野與胸懷,真正接受美育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