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位交響樂女指揮家 鄭小瑛
插著其他采訪的間隙去拜訪年近8旬的鄭小瑛指揮,到達她家門口時已經是晚上10點多了,心想坐坐就告辭,讓剛剛從奧地利回到廈門的鄭老師好好休息一下。此次赴奧地利,鄭小瑛最興奮的莫過于教外國人唱《黃河船夫曲》。
“烏云啊,遮滿天!波濤啊,高如山!……”《黃河大合唱》激昂的樂曲回蕩在奧地利東南部城市格拉茨的城市大廳,那磅礴的氣勢震撼著全場每一個人。日前,在奧地利格拉茨舉行的第五屆世界合唱比賽音樂會上,指揮家鄭小瑛指揮來自美國蒙菲斯大學合唱團、匈牙利布達佩斯精典合唱團和布達佩斯青年合唱團的約200名合唱演員,用中文演唱《黃河大合唱》中第一章《黃河船夫曲》。
在鄭小瑛抵達格拉茨之前,匈牙利指揮家葛博·哈羅洪代替她進行了初排。但鄭小瑛在第一次排練時發現他們采用的是解放初期上海的一個版本,節奏偏慢,而且只有短短的兩分鐘,于是鄭小瑛提議在原來基礎上重復一遍,時間延長了一倍。“《黃河船夫曲》是喚起中國人民英勇抗爭的一部音樂作品中的一個部分,能在這樣的世界性活動中進行演出,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在排練時我告訴他們,黃河是一條奔騰咆哮的河流,人們過去只能乘著羊皮閥過渡,是非常需要勇氣的,所以演唱時要有激情……”雖然靠著拼音“掌握”了歌詞的演員們的漢語發音只能算是基本達標,但通過指點,演員們理解了歌詞的含意,懂得了他們所要表現的不是奧地利多瑙河上的微波,而是中國“黃河中的怒濤”,是中國人民英勇不屈、奮起抗爭的精神。
聽完鄭老師繪聲繪色地講她是如何教外國人唱《黃河船夫曲》的,一看掛鐘,指針已經指向了凌晨兩點多。就在記者準備告辭時,一直興致勃勃的鄭小瑛情緒有些低沉了下來,“有個情況,我還是想說一說。這次有的國內參賽團沒等全部比賽完就去旅游了,甚至有支得了獎的團隊連頒獎典禮都沒有參加。大家出去開開眼界無可厚非,但起碼應該明白自己的目的和任務是什么。翻一下舊賬,上屆比賽在廈門舉辦,國內的參賽團體就遠沒有這屆踴躍,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希望在紹興舉辦的第六屆世界合唱比賽能夠讓人們看到國內團體真正‘意識’上的改觀”!
奧運圣火在廈門時鄭小瑛在進行傳遞
鏈接 鄭小瑛,福建永定人。建國后第一位女指揮家。六歲學習鋼琴,十四歲登臺演出。1952年在中央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并向蘇聯專家學習合唱指揮。1960-1963年去莫斯科音樂學院學習,并向蘇聯國家歌劇院指揮海金和莫斯科音樂劇院的指揮依·波·拜因學習歌劇指揮,在指揮歌劇《托斯卡》、《茶花女》中獲得好評。回國后曾在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任教,后調中央歌劇院任樂隊首席指揮,先后指揮過中外大型歌劇《阿依古麗》、《護花神》、《夕鶴》、《茶花女》、《第一百個新娘》及音樂會管弦樂作品。指揮風格熱情奔放,氣魄雄偉,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是中國第一位交響樂女指揮家。1997年夏,年近古稀的鄭小瑛應邀擔任廈門愛樂樂團藝術總監,這是中國第一個由政府和國有企業扶持,實行藝術總監負責制的職業交響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