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阿爾卑斯山麓,維也納森林波浪起伏的景色盡收眼底。踏上多瑙河盆地遠眺喀爾巴阡山閃耀的綠色峰尖,遼闊的平原猶如一幅特大的綠毯,碧波粼粼的多瑙河穿流其間。天地靈氣、日月精華,維也納的音樂是人與宇宙萬物的交談。
每當約翰•施特勞斯那首風靡全球的《藍色多瑙河》在耳邊響起的時候,我們不禁想起:世界上恐怕沒有任何一條河流的幸福能與多瑙河相比,因為它是一條音樂之河。整條多瑙河流淌的都不是水,而是音符。流經9個國家、全長2850公里的多瑙河發源于德國的黑林山東麓,雖然它在奧地利境內只有350公里,但這一段的多瑙河則由于孕育了一大批偉大的音樂家而具有了非同尋常的魅力。
奧地利全境百分之九十六的面積都屬于多瑙河流域,在奧地利人的眼睛里,我們只能找到兩樣東西:多瑙河和音樂。這兩樣東西也可以說成是一樣東西,因為有時候我們確實無法分清究竟是多瑙河激起了奧地利人的音樂靈感,還是奧地利人驚人的音樂天賦為多瑙河帶來了無窮的浪漫。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金色大廳”曾令全世界多少音樂愛好者神往,也正是“金色大廳”孕育了維也納愛樂之聲。說起來,這座大廳也有一百幾十年的歷史了。它落成于1870年,正式的名稱應該叫作音樂協會大廳,由建筑大師奧菲爾•漢森設計。
維也納金色大廳
大廳內共有1654個座位和大約300個站位,金碧輝煌的建筑風格和華麗璀燦的音響效果使其無愧于金色的美稱。音樂廳屬于奧地利音樂之友協會,該協會擁有會員 7000多人,據說是世界上歷史最久、人數最多的音樂組織。1187年的首場演出,就是由協會同仁擔任演奏的。新年音樂會的大部分座位是屬于世襲制的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會員們的,一般人必須提前一年預訂入場券,以手寫的形式將申請信寄往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協會在每年1月2日開一次郵箱,抽簽決定哪位幸運者可以獲得來年新年音樂會的入場券,據說有人試了10年也沒有被抽到。在每年的新年音樂會的電視轉播中,全世界的愛樂者都可以在聆聽音樂的同時一睹“金色大廳”的風采。自大廳落成那天起,維也納愛樂樂團就在這里“安營扎寨”。“金色大廳”與維也納愛樂之聲相得益彰,“世界第一樂團”與“世界首席音樂廳”相映成輝。
此時,維也納觸動著每個愛樂者的心弦,這座充滿詩意和浪漫主義的城市將為2008年的歐洲杯奏響輝煌而浪漫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