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情為何物?這不僅在中國,在韓國也是從古至今眾多膾炙人口作品中永恒的主題。成立于1965年的韓國國立歌劇團的《天生緣分》就將“婚姻是天賜的姻緣”這一主題,用具有韓國特色的表現手法,在今年“相約北京——2008”文藝演出中,給更多北京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它是一部以年輕男女的愛情故事為主題,以韓國傳統婚禮為背景,讓人感到既輕松又清新的作品。因為它譜寫的是人類本能的自然感情的流露,所以《天生緣分》無論是在歐洲法蘭克福還是日本東京公演,都得到了中西方觀眾的共鳴。
《天生緣分》是韓國歌劇中的精品,該劇將韓國日常生活中的傳統習俗和韓國人的情感表達以一種極富趣味的方式呈現,表現韓國人富有情感的、追求和諧的特質,對人類的貪婪、愚蠢及其后果予以了諷刺式控訴。被德國媒體及觀眾評論為“超越了普西尼的天籟”的此劇目是一部東方韻味與西方聲樂風格渾然一體的作品,也是世界級高水平的作品。
韓國歌劇界的頂級藝術家在此戲中匯聚一堂,著名表演藝術家、戲劇作家李尚宇根據吳永鎮的戲劇作品《孟進士家的喜事》進行改編, 從主題到結局的全新作品值得期待。作曲大師任俊熙為音樂注入了現代元素,他在接受采訪時說:“為了給音樂和人物賦予生命,使其從樂譜中脫離出來,我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當中,當書香唱到‘這是什么’的時候,我變成擁有遠大夢想的女人,在麗人高歌‘我想出嫁’的時候,我又變成了渴望愛情的純真少女。我自己也和音樂一起成長,切身地感覺到歌劇和我之間的天生緣分。”
為增強視覺沖擊力及藝術感染力,韓國國立歌劇團還特別邀請到世界級話劇表演藝術導演楊正雄傾情獻藝。此外,由指揮家鄭治龍帶領的韓國交響樂團大氣磅礴,充滿張力的演出也將是本劇的看點之一。韓國“板索里”的緊張感和傳統樂器長鼓快節奏的運用,及傳統木偶戲的趣味性都為這部戲的可觀看性加分不少。在表現“愛情”之時,韓國意味深長的傳統聲樂“正歌”的旋律與浪漫的西洋唱段相結合,使人們更容易產生共鳴。
在這部歌劇中隆重展示了韓國傳統婚禮,觀眾可以欣賞到完整的韓國婚禮流程和特色:從婚談后的許婚書到男方家寫的“納采文”和“四柱”,及女方的“涓吉”無一不浸透著濃厚的韓國風味,讓喜歡韓國文化,向往韓式婚禮浪漫溫馨的年輕男女嘆為觀止。新娘會一輩子誠心地保管“采緞”、“婚書”、“納采”和“四柱”等婚禮用品,表示自己對丈夫的一片丹心,直到人生走到盡頭。婚禮當天雙方要進行“醮子禮” ,最后舉行“奠雁禮”,新郎進了大門時要跨越在院子里放著的“火”盆,這意味著趕走惡鬼的意思。新郎把帶來的大雁(木制)放在桌上,然后磕頭兩次。這時丈母娘出來端著大雁桌走進屋里。大雁在韓國文化中象征著白頭偕老,表示一次結緣終生不變。
該歌劇中,舞臺運用東洋畫的白為色調配合具有傳統象征意義的道具,服飾以美麗的韓國民族服裝為主,演員裝扮成表現樸素而又豐富的“木偶”形象。同時為了達到與現代人的共鳴,音樂運用風琴、伽倻琴、奚琴、笛等韓國傳統國樂器實現與現代音樂的完美結合,向世界展現了韓國的優秀藝術。
此歌劇作品最早由金歐永先生在1942年執導上演,并贏得了極大成功。從那之后該作品就在劇院、電影、電視和音樂會中頻頻上演,深受歡迎,相信此劇在北京盛夏必將再度掀起對韓國傳統文化的關注和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