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準和節奏是學好視唱練耳的基礎
視唱和練耳是相互依托、相輔相成的兩門課程。視唱有兩種唱名法:首調唱名法和固定調唱名法。練耳有音高模唱、固定音名聽唱,還有音程、和弦和旋律等。它們的訓練方法各不相同,但都是由音高和節奏組成,因此學習視唱練耳、唱準音高和節奏是關鍵的第一步。
那么,怎樣才能唱好音準和節奏呢?
1、首先是要唱準音階和八度以內的旋律音程,學會模唱固定音的高度,模擊常見的節奏型。初學者應先把C大調音階唱準,引導學生用輕松和自然的聲音來練習,注意連貫和用耳朵去感受音高的準確性,同時結合樂理基礎唱準四度以內的狹小音程,注意所給學生的譜例要簡單,節奏不要太復雜。當學生基本掌握了上述知識后就進行寬音程的訓練。寬音程訓練最好先采用搭橋練習,如純五度1 5,先在心里唱1 2 3 4 5,或心想唱和弦1 3 5;小七度3 2,可以先唱和弦3 5 7 2,然后再套出3 2的音準高度就不難了。這一階段還可以輔以一些簡單的節奏訓練,在一般節奏型比較熟練的情況下,在節奏型上加上固定的音高,這樣就成了旋律聽辯。這時候學生頭腦中就可以儲存一些音匯了,要注意多培養學生視聽的內心感覺。
2、用基本音級搭橋唱準變化音。單獨憑記憶和感覺唱變化音難免會有偏差,我們不妨結合樂理用唱基本音級的辦法,來唱準變化音就一點不難了,如要唱2 #4。我們學過樂理知道2 #4是大三度,根據音程的性質,可用基本音級中1 3套,把1唱成2相同的高度,3就成了#4的高度,#4就很容易唱準了。又如要唱2 #5,先判定2 #5是增四度,再從自然音階中找增四度4 7,用上面辦法一套#5就輕而易舉地唱準了,久而久之,唱和聽變化音就不成問題了。
3、音程和和弦的聽記,其實只要單音視聽過關了,音程和和弦是一點不難的,在教學中讓學生多唱從一到八度的音程,結合樂理在各個音級上構唱三和弦和七和弦。在課堂中經常指定一個音要求學生向上或向下構成指定音程和和弦。為了更深層次記憶音程和和弦,音程和和弦的性質聽辯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學生才能牢固地掌握聽辯音程和和弦的能力。
4、節奏和旋律的交叉訓練。節奏和旋律是每所音樂藝術院校練耳考試中必不可少的考題內容,重點是考查考生的音樂記憶能力和音樂感受能力。在教學中,筆者了解到,很多學生在聽單音、音程、和弦還行,可到聽節奏和旋律就打折扣了。主要原因是對一些常見的節奏型比較模糊,幾個小節的節奏連續敲出來,就無法記憶下去了,當然節奏亂套了,旋律也就無條理性了。筆者認為,節奏訓練應從最基本的節奏型開始,讓學生了解每拍的時值是多少,學會劃單位拍。如常見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點音符及大小切分等等。學生在訓練時始終要和拍子結合模擊。口中用“噠”念出節奏,特別注意不要趕拍子,要把握速度的一致性,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掌握了常見的節奏型后,再在節奏型里加上固定音高,用旋律的形式彈奏,讓學生記出(或模擊)旋律中的節奏。反之,熟練掌握了節奏,旋律也就隨手拿來,這樣長時間的訓練,不但視唱水平提高了,練耳水平也飛速進步,特別是對培養音樂記憶能力大有裨益。
二、把握好視唱譜中的跳度和速度
高考中的視唱譜例,雖然比較短小,但夾雜著各種常用節奏型,而且有難唱的跳度。考生往往不加思考,拿起曲譜就唱,大部分考生不是唱跑調了就是速度不穩。對上面這些出現的現象,筆者認為在視唱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養成正確讀譜的習慣,在教學中教學生不要剛到譜例就張嘴唱,而是先看看調號,拍號,再看看有無難點(大的跳度,復雜的節奏、變化音等),這樣對視唱譜有一個總的結構概念,唱起來才不致于心慌,速度也控制得恰到好處。
2、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很多考生由于心理素質較差,平常唱得好好的。可一到考試就不行了,筆者經常出一些新視唱譜例,臨時抽查學生,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考試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心理素質。
3、注意視唱的線條美。視唱主要是考查學生的識譜能力、音準、節奏及音樂感受能力。它不同于舞臺演唱,只要中弱聲就可以了,在把握好音準、節奏的基礎上,用輕巧、柔美的聲音把每個樂句唱清楚、連貫、流暢,同時注意強弱,保持整體的完整性。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