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級,是近年來新興的一項事物。看著一個個天真可愛的孩子們,拿著各種各樣天花亂墜的證書,我在替他們高興的同時,心中也不免有了一些擔憂和疑惑,考級真的就是那么的重要么?
俗話說,物極必反,我作為一個受過很多年專業音樂教育的人,在教授許多孩子的同時,面對來勢洶洶的考級熱,也仔細的思考了一些問題,透視出了其中一些不太讓人愉悅的弊病。
情景一,一位媽媽為了讓女兒在同齡孩子中顯示出不同的音樂才能,找到老師希望能在剛剛學琴一年之后參加考級,并且要直奔三級,這樣才有說服力。雖然時間比較短暫,但為了滿足媽媽的心愿,老師不得不找出三級的相關曲目,讓孩子一首首的從頭到尾練個不停,每天都是相同的旋律和節奏,以期通過"熟能生巧"來完成這個心愿。
情景二,一所重點中學的學校,要求每一個學生在初中三年級的時候,必須要拿到四級或四級以上的相關證書,否則不準畢業,而其中并沒有提到是否學過音樂,學過幾年音樂等。一些學生為了拿到證書,不惜托關系,走后門,花巨資搞到這只有幾張紙的證明。
情景三,同班同學都在學一門樂器,他今年考五級了,而我沒學兩年卻也不甘落后,非要跳級以和同學比試高低,猛練考級曲目而沒有其他項目作為輔助。其結果是勉強通過,而我心里還在沾沾自喜,期望下次能跳到七級超過那個同學。……
相關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那么考級到底是為了什么?考級是目的還是手段?這些問題其實在有些家長心中還是一個謎。那么我來談談我對考級熱的一點體會。首先,我認為學習任何一門知識,都應該遵守循序漸進的規律,只有這樣才能夠打下良好的基礎。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要蓋一棟高樓大廈,沒有扎實穩固的基礎做后盾,這幢大樓能不倒塌么?這道理從學音樂的角度說也是一樣的。僅僅讓孩子練幾首考級曲目,盲目的趕進度、跳級,就好像讓一位上一年級的小孩,沒學完又要蹦到三級一樣,接著又要趕五級,蹦初中,這種可怕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而可悲的是,這種現象的的確確存在于許多業余學習樂器的家庭中。
為了使眾多學習樂器的青少年,真正達到開發智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質的目的,一些考級委運會規范了業余教育,使學生們少走彎路。各種樂器的九級教程,就是要與九年制義務教育相結合,培養更多更好的音樂素質人才。尤其是高級的考級教程,更是要求學生至少要學習六七年以上才能學好。然而現在,許多學生為了考級,教程中所規定的必練曲目不練,而僅練考級中要求的某幾首樂曲,然后勉勉強強的通過后,立即又準備考下一級別的曲目,有的學生甚至還要跳級,考更高的級別。令人遺憾的是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這其實是一種危害,是一種盲目考級的過激行為。還有一些學校,在此基礎上,更為遺憾的是專門指定了所招特長生的級別,這就使得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當上特長生,硬把學生的程度往上拔,其結果是往往達不到考級的真正要求。還有一些家長,并未意識到考級所給孩子帶來的一些壓力,碰到一個單位組織的考級就會讓孩子去考,不僅達不到預期的目的,也弄得孩子本身苦不堪言。
有些家長說,我的孩子就是業余學著玩玩的,干嗎非要求那么嚴格呢?首先先不說這種家長對孩子學習抱有的一種不負責任的心態,單從考級的角度講,現在設立的考級就是專為業余學習音樂的考生制定的,而非面對的是專業音樂院校的孩子們。這些無論從曲目的難度,曲目的數量,曲目的內在音樂要求上都有一個本質的不同。但是,一些基本原理和要求是相同的,比如說:不錯音,注意樂曲在速度上的要求,按音符的時值演奏,按原譜規矩彈奏等,這些都反映了考生對音樂的理解,認知,熟練等相關能力的表現,而非簡單的彈幾個音而已。認識不到這些狀況,我們的業余考級很難真正做到公平性、合理性、科學性。
以上種種敘述都只是我的思考與建議,家長未必都能真正讀懂,如何真正能引導孩子的學習,是和家長們的言傳身教、不懈的努力與和老師的溝通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