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學習和考級活動具有特殊意義:它既能讓人享受高雅藝術之魅力,又能讓人感悟中華民族悠久文化之精神的雙重教育。藝術教育上素質教育最活躍的手段之一,而笛子無疑是推進藝術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最易于普及且最能體現(xiàn)中華民族精神的樂器。
怎樣來考級?考級對每個笛子愛好者來說意味著什么?如何通過考級推動中國笛子藝術的發(fā)展,弘揚這一民族藝術傳統(tǒng)?這是我們在編寫中不斷思考著的。我們覺得,考級的內核還是一個“學”字,它起步于“學”,目的也只能是通過“考級”促進大家把這門演奏藝術掌握得更好。至于考級中各個級別,愉似橫在人們面前的刻著不同“尺度”的“標桿”,教材編寫的任務就應該是指明這些“尺度”的實際“高度”與難度,繼而幫助學習者高質量地跨越它。這就要求編寫時注意到一定的科學性、嚴謹性、客觀性、實用性。為此我們做了如下努力:
一、研究并制訂了笛子考級的各級進階標準。每級都寫上了“考級須知”和“考試要求”。把第一級到最后級別串起來,大家可以明白無誤地看出一條較為合理的技術與藝術進階的路線。根據(jù)中國笛子藝術傳統(tǒng)的特點和編寫者長期積累的演奏與教學經(jīng)驗,確立下這些標準與要求,并呈示出一條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技術與藝術同構的考級進階路線,相信將有助于大家的學習與發(fā)展。另外,在“一級”考試中放入了“演奏姿勢”的考核內容,意在強調它的重要性(有些有靈氣的學生正是因其一開始的演奏姿勢不注意,而影響了繼續(xù)發(fā)展);而在“十級”之后,則加放了“十級后”這一并不一定考核的級別內容,意在告誡所有人:十級并非頂點藝術學無止境。
二、選擇、配置藝術品味廣博、風格流派多樣的曲譜。所選曲目除了符合各不同級別的技術訓練要求之外,還考慮曲目藝術的多樣性和風格的廣博性,因為只考慮技術上的要求是磨練不出藝術家的。只有在訓練技術的同時不斷吸吶藝術百家特長,方能最后成大器。因此,編寫笛子考級教材時,一開始就注重每個級別中配放豐富的民歌;在學習發(fā)展期(中級),還特地編配了幾組“小品”;而進入高級后,則配置更多的富有藝術與文化內涵的曲目,其中不乏有具有中國古典精神(如吳華的《牡丹亭》)和現(xiàn)代精神(如譚盾的《竹跡》)的佳作。所以這樣編配,均是意在自始至終能讓學習者處身在一種濃郁的藝術“氣氛”中,汲取更廣博的藝術養(yǎng)料。還有,網(wǎng)友同樣會很容易發(fā)現(xiàn)教材在編配中的另一些特點,比如各個級別選入的曲目數(shù)量并不相等,而且有時差異還很大。這里固然有我們認為不同等級在練習的能力與需求上有不同量的要求的差異需要,更重要的考慮也還是在藝術上:中級的學習者在解決了一些技術問題后理所當然地、迫切地需要多多“開眼界”,再加這階段的學習者多半興趣正濃、精力旺盛,多安排些各具藝術特色的曲目對他們也是有益的,也是可行的。高級特別是九、十級的學習者,應該進入一個較高的藝術境界,學業(yè)上應精益求精為上,而非追求數(shù)量,一般有經(jīng)驗的老師一學期讓專業(yè)學生也不過學一二首樂曲,何況廣大的普通學習者。至于我們同時在某個級別中放入兩面三刀個版本的《鷓鴣飛》,也是意在讓大家明白藝術的多元性。
三、在制定了考級標準、配置了曲目后,我們還為學習者設置了“跳板”。所謂“跳板”,就是每首樂曲后面編寫的“演奏提示”。我們覺得許多 地方的笛子學習者正是苦于缺乏老師而不清楚練習曲目的要旨所在;而有些老師也因自身沒進過嚴謹?shù)呐嘤柖⒉幻靼自撊绾谓獭D菢拥脑挘瑑H僅給他們樂譜又能如何?!也正是從這些教學者與學習者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我們自以為極其認真地編寫起“演奏提示”。應該說明的是,這些“演奏提示”基本上來自于編寫者的演奏實踐與教學經(jīng)驗,因此也可以說是已被證實具有一定的“點化”作用的。希望能有助于熱心笛子藝術教學與學習者們增強“彈跳力”。
正如我們在前面已經(jīng)指出:學習中國笛子是件值得驕傲及富有意義的事。我們愿意和大家一起把這一值得驕傲及富有意義的事業(yè)推向前進。
長笛 長笛是現(xiàn)代管弦樂和室內樂中主要的高音旋律樂器,外型為一根開有數(shù)個...
簡單了解和大家分享一下管體除了材料以外還有無縫管材和手工包管之分:長笛制作有一個重要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