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音樂大師還是初出茅廬的小演奏家,無論是正在求學的學生還是已為人師的教師,都會經常遇到登舞臺面對諸多觀眾進行演出或進考場面對幾個嚴肅的專家和教師進行匯報,在這些特殊的場合下,不少人會突然感到心慌意亂,無所適從,有些人只能發揮出正常水平的60%——80%,甚至緊張得腦子一片空白,無法繼續表演下去,這種現象俗稱“怯場”。
心理學認為:“因各種原因造成的情緒緊張致使原來已形成的熟練動作、熟記了的材料不能重新回憶、再現或再做”叫怯場。怯場的生理機制是因為內心的緊張使大腦皮層出現了優勢興奮中心,從而抑制及阻礙了皮層上以往形成的暫時聯系的再次接通。這是心理障礙造成心理緊張的一種具體表現。“怯場現象不僅出現在音樂表演中,也出現在體育比賽、學生考試等場合中;怯場不僅出現在初學者身上,甚至一些著名的歌唱家、演奏家也會有緊張的心理狀態。如帕瓦羅蒂年輕時,應邀在音樂大廳演唱一段難度很大的詠嘆調,他剛上舞臺,發現-位世界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坐在第一排,他緊張得快要暈過去,但很快鎮靜下來,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把緊張的情緒轉化為熱情的演唱”
如何正確認識、理解這種心理緊張現象,擺脫由此而帶來的負面影響?如何利用怯場所產生的緊張心理,正常發揮自己的水平?本文擬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以期和同仁共勉。
一、心理緊張在音樂中的表現
音樂表演中的緊張表現在各個方面:手僵硬、出汗、冰涼、沒地方放;腿發抖;心發慌、心跳加速、呼吸困難;口干;腦子突然一片空白;忘譜、忘詞、跑調兒、跟不上節奏;小便多;不敢上臺;上臺后不能集中注意力,總想著快點結束等等。某兒童參加一次大型的鋼琴比賽,上臺坐在琴凳上幾分鐘,怎么也想不起第一句是什么,無奈,指導老師上臺將第一句輕輕彈一下,方才想起,遂繼續演奏。
二、心理緊張的分析
按照現代醫學理論分析,上述現象的本質是表演者存在心理障礙,即心理素質差,不能在特殊場合和應急情況下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從而造成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過程失衡,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各種癥狀便隨之產生。由于產生心理障礙的現象十分復雜,深入探究其產生的原因,以便尋求應對措施、積極調節心態是非常必要的。
心理緊張首先來自于外部壓力:
1、環境場的變化帶來的壓力。在日常練習中,大多是獨自呆在小琴房進行練習,一般不會出現緊張現象;但如果突然讓你到北京音樂廳或維也納金色大廳,面對眾多高素質的觀眾進行演奏,或許你已經進行了很認真、充分的準備,但仍然會因為環境場的改變而不大適應。
2、欣賞群體的變化帶來的壓力。
“禮堂里坐滿了觀眾,他們都在看我表演”、“評委這么多,都是專家、老師;觀眾離我這么近,氣氛這么緊張” 一系列的顧慮會在剎那間一股腦的涌上心頭,從而影響到正常的技術發揮。十分欣賞電影《泰坦尼克號》中的-組畫面:船將沉沒,夾板上、船艙內倉皇逃命的紛雜場面與音樂家們鎮定自若、遇事不驚的演奏場面形成了強烈反差,情景感人至深。
3、善意的“忠告”帶來的壓力。
下面這些“忠告”,在臨上場前,很可能給表演者的心理上造成巨大壓力。“剛才某某跑調了,你一定要注意”,“這是-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一定要把握住”,“注意你的音準、節奏,注意音樂表現,開頭和結尾都要注意”、“這次演出對你太重要了,千萬不要緊張”、“如果你獲勝了,我們就可能獲得團體冠軍,放松點!”……這樣的“忠告”只可能適得其反。
心理緊張也來自于自我的壓力:
1、顧忌太多造成的壓力。心理緊張來自自我干擾:懷疑自己的能力、害怕失去控制、覺得沒有練習夠、擔心伴奏合不上、擔心樂器出毛病、擔心忘詞忘譜、感覺嗓子不舒服、擔心高音不上去等等。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同時顧及許多方面,肯定是不行的。這種分心與干擾使人無法集中于表演。譬如演唱,既想著氣息、支點、口形、共鳴,又想著咬字、吐字;既顧及伴奏、舞臺表演,又擔心歌詞、歌譜、藝術處理等,必然是顧此失彼。《音樂家心理學》中關于技巧的習慣動作時有這樣的描述:“我們不能在同一時間內思考一件以上的事情,但是我們經常會在同一時間內同時做許多事情,我們可以談話、走路、張開一把傘,全都是同時發生的。但是在這種聯合行動的情形下,你的頭腦實際上只監督一件事情,而其余的則歸神經中樞掌管。假如你能同時做著十件事情,那么至少其中九件是達到完全自動化程度的。”
2、技能不嫻熟造成的壓力。“由于練習而近乎自動化了的動作,稱為技能。”“技能的生理機制是由于大腦皮層運動中樞的神經細胞之間形成了牢固的聯系系統,所以以后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一系列的動作便可以一個接一個地、自動地產生出來。” 這種自動化的技能是要經過科學的練習才逐漸形成的。如果練習不充分、方法不正確、學習不勤奮,勢必在表演時因緊張而出現錯誤。
3、自信心不強帶來的壓力。“前面的幾個人都比我表演得好”于是緊張。自信心是建立在深厚的技能功底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基礎之上的,不具備過硬的技能,底氣一定不足,登臺一定膽怯;不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沒有大量的舞臺藝術實踐經驗,就不可能具備臨場不亂、鎮定自若的大將風度。其中心理素質在增強自信心方面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有時“自我感覺良好”似乎也能為我們壯壯膽子,將壓力變成動力。“情感的力量使動機百折不撓,口渴的力量使你在找點什么來喝上百折不撓。”
4、期望值過高帶來的壓力。把階段性的成績看得太重。經常有學生問:“老師,這次考試我不知道該選什么曲子。難點吧容易得高分,老師印象好點,但技術上我怕完不成;簡單點的我有把握,又怕別人說曲子太小了,得不了高分,到底該怎么辦”更有甚者,還沒有開始考試,就有同學問:“老師,這次考試我能得多少分”這些不切實際的疑問和自我干擾只能加劇緊張的氣氛。
三、心理緊張的調節
1、承認差距,允許失敗。良好的心態是技能得以正常發揮的前提。“我平時就不如他,這是學習的好機會;老師就是比我強;專家就是懂得多,讓他們給我找找毛病能進步得更快些”、“失敗是成功之母”。音樂是一種遺憾的藝術,一旦出錯,不可彌補,不可更正;若想糾正剛才的錯音,為錯誤所懊悔,只能是后邊錯得更多,付出的代價更大。正確的方法是:始終保持平穩的心態,遇事不驚,錯時知道即可,平常練習時再改,萬萬不可在表演時伸舌頭、扮鬼臉。
2、期望值不要過高。演出考試的成績=經驗>學習。把每一次藝術實踐都當作一次學習的檢驗與經驗的積累。就一生而言,一次的成敗對個人影響不大。沒有心理負擔的球隊往往能取得出人預料的佳績;沒有心理負擔的表演往往能取得超常的發揮。
3、放松地注意(即無意注意)。“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發生的、不需要作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
4、注意的轉移。“它是指有目的地、及時地把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 對于表演中的一些突發事件,要處理得當,鎮定自若,不能驚慌失措。要把注意力迅速轉移到音樂情緒上來,且不露聲色。一位同學獨奏的某-片段非常不準,樂隊隊員驚訝地看他時,他卻忘情地投入到音樂之中,陶醉不已,全然沒受任何干擾,隊員們懷疑剛才是不是他拉錯了?怎么一點表情都沒有呀觀眾也懷疑,是自己剛才走神兒,聽錯了一位世界級的著名小提琴家,在一次演出時,琴弦突然斷了一根,他若無其事地堅持用其余琴弦將難度很大的樂曲出色完成,觀眾們驚嘆大音樂家無與倫比的琴技,更敬佩他遇事不驚的大將風范。
5、把緊張說出來,寫出來。在考場外有人說“我有點緊張,手冰涼,”對方說:“我也是”,就會認為原來誰都有點緊張,這不足為奇,然后不再緊張。當你處于一種難以逾越的心理障礙、無法集中到自己從事的任務時,就可以用這種心理暗示的方法以堅定信心。
6、積極實踐,積累豐富的經驗。
7、將干擾減少到最低限度。演出考試的成功=潛力和干擾的比值。可能有四種情況:
性格特征對從事音樂表演工作具有極大的影響和制約,但它不是一成不變,可以通過努力、鍛煉、調節而轉換,音樂能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如何戰勝自我、超越自我,是成功的關鍵。成功不是戰勝了別人,而是戰勝了自己。
發揮正常是音樂表演的目標,發揮超常是音樂表演的理想。比如乒乓球比賽,打順手時,思想無任何負擔,人稱“打瘋了”,擊過去的球不是擦邊,就是滾網;該扣的球能扣上,不該扣的球也能扣上;該接的球能接住,難度很大的球也能接住,這就是超常發揮。成功的喜悅、老師的夸獎、豐富的臨場經驗、同學們的掌聲和贊揚、身心的放松都可能帶來適度的緊張與興奮,從而出現一種少見的、超越自己原有水平的技能發揮。
結語
音樂表演的心理緊張或怯場既是一種心理障礙,又是一種正常的心理表現;它既可以調節,也可以轉化。適度的緊張通過一定的心理調節能轉化為一種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甚至于超常的技能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