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長看到自己的小孩拉琴很努力,但進步仍很慢時就會想“是否該換老師了?”我認為,影響拉琴進步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天賦、刻苦程度、自己是否真正感興趣等等。根據學生拉琴的不同程度是應該換老師的,但要分以下幾種情況。
1.前人已經總結出一套很科學的小提琴訓練方法,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有可能成為巨人,如果老師自己是矮子,甚至自己都站立不穩,那就無法讓學生站得更高。小提琴不可能自學成才,所以完全靠自學的人既拉不好琴,也教不好琴,啟蒙階段就不該選擇這樣的老師,即使這種老師的學費很便宜。
2.如果學生拉琴一年以上基本姿勢還是不規范,老師也沒有提出姿勢方面的要求,這樣的老師該換了。但老師不斷指出,學生仍然不改則另當別論。
3.教小提琴不教唱譜,不教樂理,甚至老師自己都不會唱五線譜,上課的任務就是在每個音符上都標注指法,導致學生只看著指法,而不是心里唱譜拉琴,既拉不出感情,也背不了譜,這樣的老師該換了。
4.學生拉琴半年以上還是鋸木頭的聲音,這樣的老師該換了。我看到過這樣的學生,拉了兩年琴仍使勁壓弦在“鋸木頭”,老師還說他力度不夠,這種老師是誤人子弟。
5.老師自己只有很不規范的五級以下的水平,卻在教八級以上的學生,自己教不下去卻不肯放手,還美其名曰讓學生打好基礎,這樣的老師該換了。
當然,我不主張學生經常換老師,因為后面的老師往往會黑前面的老師,即使后面的老師水平遠不如前面的老師,也會把前面的老師講得一無是處。問題是大部分家長都是外行,對老師教琴的方法正確與否沒有鑒別能力,因此為孩子選擇老師很盲目。就像網友對我文章《對學費的思考》中的評論那樣:“在我做評委期間,看到很多音樂天賦極好,樂感很好的孩子,左右手的基本動作不規范,難以繼續提高,實在是太可惜了。”
學生是老師的鏡子,家長不妨把孩子拉琴的視頻發到網上或小提琴群,并說明琴齡,讓完全沒有利益沖突的第三方來評價拉琴的基本方法是否正確,如果大部分人認為存在很多問題,而且老師上課時也沒指出來,那么這樣的老師該換了。學生考級時,家長也可私下里聽聽考官的意見,是否該換老師了。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擊膜鳴樂器。又稱羊皮鼓。漢稱羌鈴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