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和《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的發布,對于教培行業來說,不亞于兩次“地震般”的影響,把教培行業從鼎盛期2萬億市場估值,直接攔腰斬斷至幾千億,從巔峰到迅速跌落僅用了4個月,對于教培行業的影響除了1000萬教培人的失業和苦苦轉型,還在于對教培行業的規則進行了“重塑”,包括價格,培訓時間,預付費監管;甚至連教培行業教師的工資也做了詳細的調整。
經過了近兩年半的“雙減”和近兩個月《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的實施,教培行業的運營模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首當其沖的是招生模式的轉變,2023年多家培訓機構,因為發單頁,宣傳冊,打門頭廣告、公眾號、朋友圈發布招生廣告等使用傳統招生手段被罰的比比皆是,這就意味著傳統的招生模式在現有的“重塑”規則下已經不能適用,對于培訓機構來說,改變招生方式已經迫在眉睫,新媒體本地化招生、口碑、轉介紹成為目前培訓機構僅剩的能使用的招生方法,怎么運用好這些方式,這是培訓機構必須面對的問題;
第二是監管體系日益完善,“雙減”實施兩年半的時間,教育部門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監管體系。暑期,有暑期校外培訓整治,寒假,有寒假治理,甚至連國慶期間,也會進行日常的監管,每到假期,都會有告家長書,提升家長對于校外培訓合法合規的認識,每半年,都會發布非學科類培訓價格監控表,隨時把握校外培訓行業的動態,無形中對于校外培訓機構的日常運營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第三是消費環境的變化,作為校外培訓機構消費的主體——家長,經過“雙減”兩年半的環境“熏陶”,對于校外培訓機構合規合法運營的認識又提升了一個層次,舉報已經成為很多家長對培訓機構維權的手段了,甚至有家長對于培訓機構政策的了解,已經超過專門從業的教培人,培訓機構運營有任何不規范的地方,都可能面臨被舉報的風險。
除了外部環境的變化之外,對于2024年寒假影響最大的就是經濟下行,家長比以往時候對于孩子的消費更加謹慎,理性,尤其是《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實施,合規之下嚴查不斷,在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下,注定:
2024年這個寒假,培訓機構比以往更難!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