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譜教學是學習二胡的基礎課目。它包括兩個方面的技能:聽音及視唱。
聽音訓練主要在于音高與節奏的辨別與模仿。在學習二胡過程中,音的高低及音準是最重要的。特別是音的準確性與先天的聽覺有關,但更重要的是決定后天的訓練,只有經過嚴格的音準訓練之 ,才能使學生確立準確的音高、長短和強弱等概念。達到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的目的,二胡也就拉得又快又好。
音準問題不是一天兩天能解決的,“五音不全”有其一定的頑固性,要解決這個問題,訓練的時間和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1、要加強七個唱名的教學,先從五聲音階開始,再引入半音關系,先進行五度音程,三度音程,再進行二度音程的訓練,特別是半音關系,要讓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表象認識,再上升到理性的認識。
2、要加強練耳的訓練,練耳是訓練音準的手段。其方法是聽音訓練,聽音練習是由聽旋律、音程逐步過渡到聽樂句。采用的方法有模唱、聽辨和聽記。在教學實踐中,一般先給學生一些和諧的五度、三度音程,讓其聽琴模唱,在適應音高的概念基礎上,再進行八度音程的練習。
節奏是旋律的骨干,如果節奏不準確,就會使音樂支離破碎,二胡永遠也拉不好。
節奏的訓練方法主要是教師在教學生曲譜時邊唱邊以手掌拍擊各種不同的節奏,由學生來聽辨模仿。一般以兩小節四小節為宜,節奏訓練的內容不宜太復雜,也應由簡到繁,經過一段時期的訓練后,可發展到更多小節乃至全曲,內容也可不斷增加難度。三連音的節奏是較難掌握的一種,學生在視唱時易唱成前八后十六分音符或前十六后八分音符的節奏,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利用這兩種節奏與三連音比較區別,讓學生多聽多練以辨正誤。
視唱練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通過系統地由簡入繁,由淺入深的視唱練習,使學生對樂譜的音高、節拍、節奏、速度和強弱具有正確的靈敏的反應。要達到這一程度,唯有不斷地勤學苦練。
在視唱練習時,開始可根據琴一起去唱,最好是鍵盤樂器,當音唱準后,不宜過多地依賴樂器,以利自我獨立鍛煉音準的感覺和概念。練習時應注意保持氣息平穩、自然,聲音舒展流暢。應以中旨中弱的音量進行抑揚頓挫的練習。節奏的強弱對比,是反映音樂生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視唱練習的過程是訓練學生對音樂表現力和感染力的過程,也是對下一步拉好曲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視唱練習要堅持“四到”,即眼到、心到、手到、口到。眼到就是要求學生的視覺十分靈敏,當視覺神經將譜子的第一小節的音高、節奏、強弱等反映到大腦并由嘴唱出來的時候,眼睛就應該繼續將第二第三小節的音樂語言和形象反映到大腦,再由大腦指揮其它有關器官作出相應的反應。心到其意是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要練好視唱,要在大腦的支配下,通過許多感官的共同反應才完成的,所以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手到就是在視唱練習中,通過右手打拍子,左手指曲譜。點腳或搖頭晃腦來作為打拍子都是不雅的動作,而且弊處很多。視唱時劃拍子的動作要小而自然協調。針對曲調的不同,拍子速度要和嘴里唱出來的一樣正確,不至于出現快慢失控。口到,視唱正確與否,以唱來衡量,眼、心、手是否到位,都是以“口”是否到位來檢驗。視唱練習不同于唱歌,要以對樂曲的音高、節奏、節拍、速度和強弱的把握和技能性的表達完整為原則,以柔和自然的中等音量來練習才能唱得正確。
除了以上幾種方法外,還要結合學生不同的實際水平,選擇一些他們喜聞樂見的曲譜,在音型和節奏等方面,加以由易到難的變化,作為補充教材來提高識譜教學和訓練,從而促使和提高拉琴的效果。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高胡 高胡又稱粵胡、南胡。是本世紀三十年代,著名廣東音樂家呂文成將二胡習用的絲弦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