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小提琴家黃雋:把音樂帶出殿堂傳向每個角落
從5歲開始,他便與音樂結下不解之緣;從音樂職業人到走出音樂廳,他通過公益教學把音符轉化為愛的正能量。
黃雋簡介:
今年33歲的黃雋,是中國三大交響樂團之一——廣州交響樂團的職業小提琴家,他從3歲半開始學習手風琴,5歲后轉學小提琴,整整30年與音樂為伍。6年前,他創辦了廣州音樂沙龍,把小提琴演奏的舞臺搬到特殊學校、盲人學校、養老院、社會福利院等地,讓古典音樂走出音樂廳,傳播到每個角落。
音樂表演有人傾聽方顯其價值,我只是盡自己的能力讓更多的人感受音樂的魅力和帶來的快樂。”
職業“鋸木工”的愛心萌芽
常穿休閑服、愛打羽毛球,這是小提琴家黃雋日常的生活狀態,與在音樂廳里身穿燕尾服,優雅地拉著小提琴的那個他判若兩人,倒是與其微信昵稱“鋸木小黃”氣質相符。“拉琴的動作和鋸木很相似啊!”黃雋笑說。成為廣州交響樂團職業小提琴家并非一蹴而就,黃雋為此付出整整30年的努力,脖子和手上的繭子便是最好的證明。
“小時候我媽媽發現我對音樂節奏比較敏感,從3歲半開始就讓我學習手風琴,5歲半轉學小提琴。”自此,黃雋與小提琴結下不解之緣,他先后師從顧應龍、李自立、丁芷諾、貝克哈德·哥德霍夫等名家。2003年,他考進了上海音樂學院,畢業后回到土生土長的廣州,加入廣州交響樂團,開啟了職業小提琴家的生涯。在他的工作室里,擺滿了他從小到大獲得的獎杯和榮譽證書。早前刷爆朋友圈的《驕傲!外交部向全球展示廣州8分鐘宣傳片,羊城驚艷世界!》視頻中,就有黃雋在廣州塔上拉琴的片段。
提起與公益結緣,黃雋表示一切源于2010年亞運會期間的一場音樂會。“那場音樂會改變了我對音樂傳播的看法,其實古典音樂不僅僅局限在音樂廳,它可以走進每個人的心里,就看我們怎么傳播。”黃雋說,當時他在廣州青年文化宮舉辦了一場音樂會,以德國作曲家帕赫貝爾著名的《D大調卡農》作為音樂會的開場曲,悼念甘肅舟曲遇難同胞。一曲終了,全場靜默,聽眾無不為之動容。黃雋從此萌生了要讓古典音樂走出廳堂,進入普羅大眾的想法。
把音樂火種帶進培智學校
帶著新的想法,黃雋通過多方聯系找到了越秀區培智學校,希望能為這里的特殊孩子教授小提琴,讓他們也能像正常孩子一樣受到音樂的熏陶。起初,校方擔心古典音樂和小提琴不太適合這里的學生,但最終被黃雋的真誠所打動。經過詳談后,校方給了他一次嘗試的機會。
“第一次確實不順利,我們只是單純地以音樂會的方式演奏,孩子們沒有多大的興趣。”經過反復摸索和思考,黃雋嘗試帶領團隊跟孩子在游戲中“玩音樂”,從孩子耳熟能詳的兒歌入手,逐漸打開他們的心扉,讓他們慢慢地喜歡上小提琴和古典音樂。
在黃雋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對小提琴產生興趣。他們嘗試撫摸這種葫蘆狀的樂器,撥弄琴弦或“拉拉鋸”。“盡管孩子們學習的進度比較慢,但我看到他們從最初每個音符都不對到能演奏幾首小樂曲,著實令人感動。”
作為職業小提琴家,黃雋經常要參加廣州交響樂團在全國各地乃至全球的演出。即使再忙,他都一直堅持抽時間到培智學校教音樂。他不僅在這些特殊孩子的心中播下了音樂的種子,還將自己學生換琴閑置下來的樂器送給他們。“一些學生長大后要換大琴,那些閑置樂器放著也是浪費,不如拿出來再利用。”黃雋說。
創辦音樂沙龍
傳遞正能量
黃雋教過的學生不計其數,最小的只有四五歲,成人學生也不少。據了解,黃雋還在廣州醫科大學開設小提琴選修課。
2011年,黃雋與朋友共同創建了廣州音樂沙龍,這是一個純公益性的音樂交流平臺,經常策劃舉辦小型音樂會。黃雋帶著學生一起參與,讓他們接受觀眾的“檢驗”。“兩年前我們舉辦了‘動物狂歡節’,通過各種樂器模仿動物的叫聲讓孩子們感受大自然森林王國的魅力。”黃雋表示,每年圣誕節他們都會帶著禮物到培智學校舉辦音樂嘉年華,陪孩子過節。
對此,培智學校校長十分感動:“黃老師很受大家歡迎,學生經常會問黃老師什么時候再來。”除了在培智學校,黃雋和他的廣州音樂沙龍還把各類型的古典音樂活動帶到盲人學校、養老院、福利院、工傷康復醫院等機構。這在音樂圈已成佳話,上至國內外的知名藝術家、下至民間的音樂愛好者都會主動聯系他,想一起參與公益教學和公益音樂傳播。去年12月,洪橋樂隊的長者也主動來到培智學校進行交流,此后還經常參加廣州音樂沙龍組織的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黃雋和妻子韓悅也是因為音樂結緣。韓悅是一位小提琴老師,在老年大學授課。工作之余,她也會參加黃雋組織的沙龍。前不久,夫妻二人帶著各自的學生共同舉辦了一場名為“我的鋸木時代”音樂會,反響熱烈。盡管黃雋工作很忙,每年的演出多達100多場,但多年來他并沒有因為忙而放棄音樂普及、傳播事業,反而越做越起勁。他認為,音樂不能閉門造車,要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為此,黃雋不斷創造機會,幫助有音樂才能的殘障人士展現藝術才華,如廣州盲人學校的心靈樂隊、佛山視障小提琴手丁怡杰等。每年,黃雋會邀請殘障人士,福利院、盲人學校的孩子走進正規的音樂廳和劇院,讓他們近距離欣賞職業樂團的音樂會,數年來已有數百位殘障人士受惠。“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我覺得身上的責任也更重了,要時刻鞭策自己往前走。”未來的路上,黃雋將繼續前行,把一個個音符轉化成愛的正能量。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擊膜鳴樂器。又稱羊皮鼓。漢稱羌鈴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