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優秀藝術作品的誕生:從創意動機、紙面寫作、排演試唱到最后搬上舞臺,繞不開的一些基本規律就是創作者要不斷的在否定和肯定中去做選擇題,其中的煎熬和樂趣我想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有體會。
近日,講述中國文人愛情故事的原創歌劇《芥子園》在北京舉行了作品的首次試唱音樂會。雖說是試唱音樂會但主創團隊還是為這道第一次出爐的“熱菜”做了精心的準備。
歌劇《芥子園》試唱音樂會鋼琴藝術指導 隋博睿
音樂會以鋼琴、小提琴、獨唱、重唱、合唱的編制來呈現出一版精煉的歌劇《芥子園》架構雛形:音樂鋪陳、主導動機、角色詠嘆……歌劇《芥子園》所要表達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情感得到了逐一的完整展示。會后專家們對于作品試唱的藝術效果和聽覺感受進行了討論。
歌劇《芥子園》編劇 趙景揚
卞祖善:“作品的基礎很好,歌劇思維的劇本,音樂性很好,歌唱和抒情的特征很突出,動聽而流暢。風格方面,從文字到音樂都是中國的風格,音樂表達準確。希望增加對比的同時能夠考慮“江南的舞蹈”作為器樂與聲樂的對比變化。特別欣賞作曲家在這部歌劇的和聲方面下的功夫,多調式的聽覺感受是自然而充滿張力的。今天聽到的試唱團隊的演繹很精彩,希望最終的成品能在詩意的抒情性上精打細磨!
邵恩:“這部劇我覺得更適合用室內歌劇的形式來表現細膩的人物情感。劇本描寫的單純的愛情故事感人至深、精致典雅。東方人對于愛情的表達是含蓄內斂的,沒有大氣磅礴的恢宏宣敘,是細膩的、娓娓道來的婉約之美和典雅之美!
張萌:“關于呈現形式的問題,我和大家的意見是一致的,我認為室內歌劇的形式是歌劇創作表現當代性的一個很好的形式。我建議能從歌劇《畫皮》中借鑒一些能為本劇所用的東西。比如同樣是傳統的故事,但形式和內容都進行了現代化的改造。可以在舞美和道具上挖掘出一些新的呈現形式,給觀眾的感受更加直接有效果。今天聽《芥子園》試唱現場第一感覺音樂很好聽,從感受方面來說劇情發展的線索和矛盾沖突是不是能再突出一些。”
陳雄:“建議舞美的設計在未來呈現方面突出中國的美學感受,不要太繁雜,要簡約、自然,以傳達準確為目標,恰如其分就好了。今天的試唱讓我感覺到了文人的追求,但希望這種感受能更強烈一些。”
歌劇《芥子園》作曲 張朝
張朝:“這部劇的人物外在沖突較少,內心沖突卻是很多的。在創作的時候我始終在想,這個時代最需要的東西是什么?李漁的內心世界是什么樣的?樸實的、純粹的、真實的……從李漁的視角挖掘出符合他的音樂語言,寫出一種新穎獨到的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的,而不降低藝術標準的旋律。”
李漁(1611-1680),號笠翁、湖上笠翁,著名戲劇家、文學家、藝術家。物理空間的芥子園,是指李漁的住所,大約修建于清康熙七年戊申七夕之前。藝術作品的芥子園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是《芥子園畫傳》和他的出版人李漁。歌劇《芥子園》的故事背景發生在芥子園中,正在舉行李漁的絕世奇書《閑情偶寄》的首發式時,盜版的《閑情偶寄》已經在蘇州露面。得知消息的李漁準備連夜趕往蘇州維權,在和喬姬告別時,李漁詠嘆道……”
關于歌劇《芥子園》的討論進行的很熱烈:劇本的、音樂的、舞美的、表演的等等,這些都是一部作品走向完善和完美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比如:如何讓李漁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如何讓這個愛情故事即新穎又不落入俗套?在轉瞬即逝的聲音過后,觀眾的感受被音樂帶入到了場景中、帶入到主人公的情感宣敘和詠嘆中,如何牽著這跟細細的線引導著觀眾在劇中沉浸和觀感?聽了專家們的意見我的腦海里為歌劇《芥子園》的最終呈現勾勒出了更多的可能。
據悉,歌劇《芥子園》作品即將于2019年年底前和觀眾見面。作為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之一,這部作品也是2018年唯一一部由民營企業申報成功的資助項目。這樣一部充滿中國文人氣質的作品能否得到觀眾的認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圖文/趙鳴)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