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劇院:單簧管家貝登科與艾爾瑪弦樂四重奏音樂會
單簧管家貝登科與艾爾瑪弦樂四重奏音樂會
時 間: 2019.07.26
場 館: 天津大劇院-音樂廳
日期/場次: 2019-07-26 周五 19:30
演出時長: 約100分鐘(含一次中場休息)
入場時間: 以場館規定為準
演出詳情
單簧管:亞歷山大·貝登科
小提琴:馬克·丹尼爾-凡-比曼 本杰明·佩萊德
中提琴:桑塔·維京
大提琴:尼燦·拉斯特
單簧管:亞歷山大·貝登科
貝登科獲獎無數,作為同時代中最多產的藝術家,他與美國、歐洲、亞洲各大頂尖管弦、室內樂團以及音樂節都合作過。
貝登科出生于烏克蘭一個音樂世家,畢業于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期間他隨唐納德·蒙塔納羅學習單簧管,同時也隨帕梅拉·弗朗克、皮特·威力和約瑟夫·希爾弗斯坦學習室內樂。他曾在第二屆莫斯科國際青年藝術家比賽、英特洛肯藝術中心“協奏曲比賽”、基輔的塞爾曼單簧管比賽中均摘得桂冠;1997年至1999年期間,他還是“新名字”慈善獎學金、弗拉基米爾·斯皮瓦科夫獎學金以及烏克蘭總統命名獎學金的獲得者。
在過去的樂季中,貝登科曾在各大音樂廳亮相登臺,包括:卡內基大廳的威爾獨奏廳、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施坦威音樂廳、芝加哥文化中心、華盛頓約翰·肯尼迪表演藝術中心、莫斯科音樂學院大音樂廳、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他還與世界著名的藝術家們合作過,包括弗拉基米爾·斯皮瓦科夫、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尼古拉·盧甘斯基、今井宣子、尤金娜·朱克曼、馬克西姆·里薩諾夫、戈蒂!たㄆ账梢约磅U羅丁弦樂四重奏、耶路撒冷四重奏、櫻四重奏、恩德里安弦樂四重奏等。
作為獨奏家,貝登科曾與克里姆林宮室內樂團、羅馬尼亞國家廣播交響樂團、烏克蘭國家交響樂團、莫斯科名家室內樂團合作,并出席科爾馬、韋爾比耶、斯波萊托、薩拉索塔和舒伯特音樂節。
貝登科還曾登上法國、瑞士、羅馬尼亞、俄羅斯、烏克蘭廣播,以及RAI古典頻道、紐約WQXR古典樂頻道、費城WTRI電臺以及華盛頓“美國之聲”2007年,貝登科與理查德·史托茲曼攜手與日本RAC/BMG廠牌合作錄制了巴赫的作品
作為一名樂團音樂家,貝登科曾被里卡多·穆蒂邀請擔任芝加哥交響樂團首席單簧管,完成了備受好評的歐洲巡演;他還曾作為倫敦交響樂團客座首席單簧管在巴比肯中心演出,并參與丹尼爾·哈丁執棒的德國巡演;此外,他還曾與倫敦愛樂樂團、弗朗茲·威爾瑟-莫斯特執棒的克利夫蘭管弦樂團合作。
2008年至2018年,貝登科擔任由加伯爾·塔卡克斯·納吉總監的韋爾比耶音樂節室內樂團首席單簧管。
2015年,貝登科用塞爾曼“簽名”單簧管演奏并成為巴黎塞爾曼藝術家。
艾爾瑪弦樂四重奏
該組合于2014年成立,由著名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的成員組成,之后迅速成長為荷蘭最受矚目的 室內樂團。他們的首張專輯《舒爾霍夫全集》廣受國際贊譽。《留聲機雜志》曾評論“這套作品直接達到了一流的水平”,并夸贊他們有著“極富魅力的表演”。該張專輯入選2017年德國最有聲望的錄音獎項“排行榜”,并在德國國家各大電臺播出,包括《德國電臺》、SWR2,之后的舒爾霍夫循環播出又將其作為“新參考標準錄音”。他們的第二張專輯:最近發行的黑膠唱片《艾爾瑪四重奏:杜替耶與格拉斯》也迅速獲得了贊揚。受到各大主流出版社四星好評后,艾爾瑪弦樂四重奏被荷蘭早報Volkskrant稱贊“所有成員的默契配合成就了精致的音色”,荷蘭電訊報也評價他們“配合得天衣無縫”。這張專輯收錄了亨利·杜替耶的《如是之夜》以及菲利普·格拉斯的《公司》弦樂四重奏第二首。
艾爾瑪四重奏在各大極負盛名的音樂廳亮相過,包括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漢堡易北愛樂音樂廳、杜塞爾多夫音樂廳、畢爾巴鄂愛樂協會、伊斯坦布爾Sureyya歌劇院等。
他們還出席了各大音樂活動,包括舒曼音樂節、荷寶夏夜音樂節、(荷蘭)古典音樂狂歡、“音樂家無邊界”、菲利普·格拉斯和朋友們、“兔子洞下”音樂節、(荷蘭)“古典音樂節”、荷蘭皇家音樂廳開幕之夜、荷蘭皇家音樂廳俱樂部之夜、“無鞋”藝術節、(德國)流行文化節、蘇黎世戲劇節、“TRACKS”音樂節。他們還是各大國際主流電臺和電視節目的常駐嘉賓,如《威特曼舞臺》全國直播。
他們還將攜手制作人亨里克·施瓦茨回歸易北愛樂廳的大音樂廳,并計劃發行兩張專輯:《CCMYK》和《Plunderphonia》。此外,2019年6月該組合將錄制德彪西與拉威爾的弦樂四重奏作品。
曲目:
巴赫/奧伯曼改編:
c小調帕蒂塔第2號,作品826號,阿拉曼德舞曲
巴赫/奧伯曼改編:
a小調帕蒂塔第3號,作品827號,吉格舞曲
莫扎特:
a大調單簧管五重奏,作品581號
—中場休息—
巴赫/奧伯曼改編:
b小調法國序曲,作品831號,回音
巴赫/奧伯曼改編:
c小調帕蒂塔第2號,作品826號,隨想曲
韋伯:
c小調帕蒂塔第2號,作品34號
*曲目及順序以演出當日為準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八角鼓,又稱單鼓。滿族、白族、漢族拍擊膜鳴樂器。因鼓身呈八角形而得名。流行于北京、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