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辦“黃自杯”國際中國鋼琴作品作曲大賽
中國早期音樂教育奠基人黃自(1904-1938)出生于上海浦東川沙,為了紀念一代“音樂宗師”,川沙辦起了川沙國際鋼琴藝術節、“黃自杯”國際中國鋼琴作品作曲大賽。8月4日晚,鋼琴節和作曲大賽將于上海華飛文化創意園開幕,8位中外鋼琴家將在開幕音樂會上演奏。
美國耶魯大學音樂學院院長羅伯特·布魯克爾遠道而來,將率先奏響莫扎特《A大調回旋曲與樂隊》。1928年,黃自曾在耶魯大學求學作曲,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畢業,羅伯特·布魯克爾的到來,代表的正是黃自的母校。其后,皮埃爾·瑞亞克、米哈伊爾·亞歷山德羅夫、喬治·劉易斯·普列次、羅伯特·布魯克爾4位鋼琴家將攜4架鋼琴,同臺獻演巴赫《A小調四鋼琴協奏曲》,這在音樂史上也不多見。中國鋼琴協奏曲《黃河》同樣將由4位中外鋼琴家——喬治·劉易斯·普列次、湯蓓華、安吉路卡·路易斯、劉詩昆聯手獻演。21分鐘的鋼琴曲,每一位鋼琴家自彈一個樂章,就像“打擂臺”,每人都有不同風格、不同角度的演繹,帶給觀眾截然不同的感受。川沙國際鋼琴藝術節持續21天,20位鋼琴家、7位作曲家將和上海愛樂樂團、中華青少年交響樂團(NYO-China)一道,連續舉辦14項音樂活動。與鋼琴節相比,“黃自杯”國際中國鋼琴作品作曲大賽的持續時間更長:9月15日截止作品征集,10月1日公布初審結果,11月9日決出賽果。總策劃周鏗介紹,大賽將邀請11位作曲家、鋼琴家擔任評委,共設7個獎項:一等獎1名,獎金10萬人民幣;二等獎2名,獎金各3萬人民幣;三等獎3名,獎金各1萬人民幣;另有一個觀眾獎。所有獲獎作品都將由NAXOS國際音響公司錄制成CD,向全球發行和推廣。參賽作品時長在7-10分鐘內,作為一部中型作品,可盡現一位作曲家的才華。參賽作曲家不分國籍,但參賽標準之一,是要寫有“中國風格”的作品,中國旋律、中國元素、中國故事均可。“我們就是要提倡寫中國作品,因為好的中國鋼琴作品太少,大作曲家也太少了。”身在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教育一線,周鏗感慨。“我們把肖邦、李斯特、莫扎特的鋼琴曲作為保留曲目,但中國鋼琴作品更多是中國人自己彈,還沒有真正走到世界上去。就像我們會通過肖邦、李斯特、莫扎特的作品來了解他們的精神和哲思,我們也希望全世界都能通過中國鋼琴作品來了解中國的東方色彩。”就像通過俄羅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薩柯夫的《一千零一夜》,世人了解了阿拉伯文化,通過法國作曲家德彪西的《塔》,熟悉了日本文化和東方神韻,音樂是無國界的,“作曲家會在音樂里對一些民族文化進行提煉和升華,如果作曲家都來寫中國作品,全世界都可以借此了解中國文化。”周鏗說,中國寫鋼琴曲的作曲家其實不少,“問題是寫出來有沒有人演?沒人演,寫再多曲子也沒用。”“好作品如果有好鋼琴家演,結果是相輔相成的。越是好的鋼琴家幫你演,你就越愿意寫,在二次創作過程中,你會寫得更好。如果你花了很多時間寫,結果束之高閣,偶爾才演一下,你就不愿意寫。”周鏗坦言,之所以演的少,還是因為中國作品未成為主流,遠不像傳統德奧作品有那么廣泛的知名度和演出機會。然而,“我們有我們的優勢,中國有三千萬琴童,是學琴第一大國。中國作品也可以寫得非常精彩,加上有力度的推廣,中國作品有一天也能進入主流鋼琴文化里。”11月9日,“黃自杯”國際中國鋼琴作品作曲大賽頒獎晚會將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舉行。屆時,中國鋼琴泰斗劉詩昆、美國耶魯大學音樂學院院長羅伯特·布魯克爾,將攜12位中外鋼琴家獻演各自拿手的節目,四手聯奏、八手聯奏、十二手聯彈……現場多元的鋼琴演奏法,將打破你對鋼琴的想象。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