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鋼琴教育該如何面對鋼琴及其鋼琴師資缺乏的問題
《2018-2024年中國鋼琴培訓市場調研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指出,我國中小學生在學校接受鋼琴教育的機會很小,絕大數二、三線城市缺乏鋼琴師資,社會鋼琴教育的主要對象是中小學生。我國鋼琴培訓總規模將進一步發展,市場容量將突破30億,總體發展前景良好。
鋼琴
據說,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里于1710年前后在佛羅倫薩制造出第一架鋼琴,并命名為“弱和強”(Piano e forte)。鋼琴因為音域寬廣,音色絕美,被稱為樂器之王。此后,各國能工巧匠對鋼琴的型制、結構、材料、音域、音色、音量等方面不斷改進和創新,使得最早的鋼琴成為表現力更強的現代樣式。
清代中晚期,西方文化進入中國。同時西方商人和傳教士也把鋼琴帶入中國。據說,溥儀就彈過鋼琴。我們不能小看鋼琴對中國現代音樂文化的意義。鋼琴這種鍵盤樂器進入國門,極大地促進了我國演奏藝術的發展,也推動了我國作曲創作的發展,還給音樂教育帶來新氣象。
近代教會學校堅持“以學證教(借學布道)”為學生開設鋼琴選修課。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場現代鋼琴音樂會,是李斯特的弟子、意大利鋼琴演奏家梅.帕契于二十世紀初在上海舉辦的。之后,梅.帕契在上海從事鋼琴教學,據說我國早期的鋼琴家俞便民、張雋偉,以及后來的朱工一、周廣仁、傅聰都曾跟梅.帕契學過鋼琴。
到了民國時期,出現不少鋼琴名家。經過鋼琴教育家的探索實踐,引入西方音樂理論,建立鋼琴教育體系,確立鋼琴專業教育,初步奠定了鋼琴教學及其教育普及的基礎,形成了一定的教學方式,使得鋼琴教育成為高雅音樂的新潮。可以說,民國時期培養了一批鋼琴專業人才,為鋼琴教育普及做了必要的鋪墊。
鋼琴教師和學生
1949年之后,我國鋼琴教育在民國時期的基礎上迅速發展。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之后,隨著我國經濟社會走向繁榮,鋼琴教育的專業化發展更是呈現出喜人的形勢,而社會家庭普遍意識到對孩子進行高雅藝術鋼琴教育的價值,以至于出現了罕見的鋼琴熱,出現了良好的鋼琴文化環境。
當代鋼琴教育
鋼琴演奏,無疑是現代音樂中的高雅藝術。可是,為什么我國中小學生在學校接受鋼琴教育的機會很小?是中小學鋼琴師資不足,還是我們原本就沒有重視鋼琴教育在學校音樂教育中的地位?今天的學校和家長,該如何面對樂器之王鋼琴及其鋼琴師資缺乏問題?教育管理者需不需要反思點啥?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