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潼先生為中國樂派名家講壇(第三十六期)作“我的二胡人生與感悟”講座
2018年5月16日,由中國音樂學院主辦,中國樂派高精尖創新中心、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院及教務處共同承辦的“中國樂派名家講壇”(第三十六期)在中國音樂學院國音堂歌劇廳舉行。著名二胡演奏家王國潼先生為國音師生帶來了一場題為《我的二胡人生與感悟》的講座。王國潼先生向大家講述了自己求學和從教的生涯體會,分享了為人處世和治學態度的感悟。
講座由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主任張尊連教授主持。張尊連教授對王國潼先生的藝術經歷及成就作了介紹,并強調王國潼先生是在中國二胡藝術發展史上有著承上啟下、繼往開來意義的代表性人物。
王國潼先生首先談到了自己求學及從教的經歷。他于1955年入學,并有幸遇到了兩位對他二胡事業產生深遠影響的老師,師承劉天華的陳振鐸先生在教學中言傳心授,使他樹立了為民族音樂事業、為二胡事業去攀登高峰的信念;丁珰先生則是一位具有開創性的老師,他移植其他弦樂器的作品到二胡上演奏,以解決教材稀缺的問題,同時也鼓勵學生進行曲目借鑒移植,而他就是在移植過程中發現了二胡的新弓法技巧。兩位老師培養了他從事二胡藝術不可或缺的獨創性。從現代教育學和教學法來看,兩位老師的做法體現了教與學相互依存的關系。王國潼先生認為老師必須鼓勵支持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他們學會獨立學習、研究、工作,才是教學的目的。他提倡讓學生博采眾長,吸收不同教師的方法和藝術處理,最終形成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演奏風格。
1960年王國潼先生留校任教,他對這個時期的概括就是”只爭朝夕、自強不息”。強烈的教學責任心使他從事教學工作后,編寫了《二胡音階練習》《二胡指法技巧練習》《二胡快弓練習》三本教材,以解決教材不足問題;同時,還到作曲系旁聽基礎課程,提高音樂知識水平,為以后的二胡作品分析和創作能力打下堅實基礎;此外,為了學習蔣派二胡演奏風格,跟隨蔣風之先生學習二胡,通過學習蔣派的經典曲目,學到了嚴謹的演奏藝術風格和教學方法,尤其對樂曲抑揚頓挫、細致入微的處理。蔣風之先生嚴謹的治學方法和理念是探討經典藝術作品和演奏現代作品所必要的。教學相長,通過這樣的過程認識到想要提高就必須具備自我修養與調整的能力,需要不斷分析檢查調整自我,包括對演奏方法的分析,對樂曲處理的分析改進。在藝術面前永遠都要抱著虛心學習的態度,不可唯我獨尊、故步自封。
王國潼先生認為,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年輕人對新知識更敏感更容易掌握,社會的發展必將是一代勝過一代,將二胡的繼承與發展寄托在年輕一代的身上。
最后,王國潼先生為在場師生送上他的箴言:學生需要“尊師重道,刻苦鉆研”;教師需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王國潼先生展現出的老一輩藝術家的藝術經歷和治學態度,贏得了現場觀眾發自肺腑的敬仰和經久不息的掌聲。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