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樂的創新與弘揚 曹派古箏三代人弦音不輟
今年是曹派古箏創始人曹東扶先生誕辰120周年,他為民族音樂的創新與弘揚作出巨大貢獻,值得紀念。難能可貴的是,后人繼承了他的遺志,堅持繼承傳統并竭力傳播,使得古箏藝術能綿綿不斷,遠揚海外。
開宗立派 潤澤后人
在我國幾大古箏流派中,河南箏是一個很重要的流派,曹東扶就是河南箏的杰出代表,不僅如此,他還自成一派,創立了“曹派箏”,成為我國箏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對我國的民族音樂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被尊稱為“一代宗師”“古箏泰斗”。
曹東扶1898年出生于豫西南的南陽鄧縣,自幼隨其父親及民間藝人學習演奏民族樂器。他在前人基礎上進行創新,把幾十首“河南板頭曲”改編發展成血肉豐滿、精雕細刻的藝術精品,使其成為獨立的器樂曲。箏獨奏曲《高山流水》《蘇武思鄉》《和番》《落院》是他的代表作。他還創作改編了不少古箏作品,如《鬧元宵》《劉海與胡秀英》《孟姜女變奏曲》等,都是古箏界公認的經典作品。
曹東扶是第一個把河南箏帶入中央音樂學院的人,是該院民樂系的奠基人之一。在教學中,他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1956年,曹東扶調入中央音樂學院,當時校址位于天津。因家中無表,怕耽誤學生上課,他常常天不亮就出門,有次他竟半夜跑到江邊等擺渡。有位考生給他寫信說想學箏,但因年齡超了,學院不收。他一連數日幾次三番找系里院里溝通,學校才破例接收。于是,曹東扶免了休息日來教這位學生,幾年下來,該生以優異成績畢業,被分配到中央文藝團體工作。
曹東扶一生從事民族器樂演奏與教學工作,對民族音樂可謂癡迷,對待學生也非常嚴格。他經常告誡學生“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他還熱切希望所認識的每一個人都能學會一兩種樂器。他的業余學生中小的有四五歲,大的有40多歲。曹東扶不僅包教包會,而且有時管吃管住,對年輕學生還幫著想辦法找工作。
在曹東扶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用生命去教學 用靈魂去演奏”。在“文革”時期,他被調任到四川音樂學院任教,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的教學熱情。從高燒昏迷中醒來,他第一句話竟是“讓學生到醫院來上課吧”。1970年他病重回家,那段時間只要還有力氣說話,就只有一個主題,“我不相信箏會被淘汰,它流傳了幾千年,人民是喜愛它的!彼嬲]女兒:“今后不能彈琴,你就默唱;只要人家喜歡聽,你就給人家彈,千萬不要丟掉那些曲子。古箏以后一定還會大放光彩。”
繼承真傳 發揚光大
在曹東扶的影響和培養下,他的四個子女均走上了音樂之路。小女兒李汴更是繼承了她的藝術流派,并以此為終生事業。李汴6歲開始跟父親學箏,8歲正式登臺演出,10歲起開始幫助父親輔導四川音樂學院的學生。1973年7月她被特招到中國煤礦文工團擔任獨奏演員。隨后開始到全國各地演出,并經常隨團去國外宣傳中國文化。1979年,她和胞兄曹永安一起出版了《曹東扶先生箏曲集》,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繼劉天華和阿炳曲集之后的第三本帶有傳記色彩的曲集,在當時的音樂界引起了轟動。
李汴一直牢記父親的教誨,并將其融入自己的演奏和教學中!案赣H說演奏古箏時要‘坐如鐘、站如松’,彈奏時要有氣勢,不能搖頭晃腦,身體亂扭!崩钽旮嬖V記者,父親還告誡她演奏一首曲子最重要的是感情,要把觀眾帶入演奏者的世界里,用音樂和觀眾對話。于是,李汴始終堅持讓學生先打好扎實的基本功,要求學生坐姿端正,精準掌握彈奏方法;在指導學生學習樂曲時,她注重講解樂曲的內容及風格,讓學生對樂曲的內涵有所了解,并堅持口傳心授,手把手教學生彈奏,使學生能較快地掌握樂曲的風格和韻味。
“父親反復強調一點:創編箏曲,要盡量多運用左手的揉按滑顫技巧,力求充分體現古箏豐富無比、變化無窮的韻味;演奏箏曲,應深刻理解曲意,準確把握風格!崩钽暾f,如果演奏者單純追求出奇,忽略了傳統樂曲的風格和韻味,那樣就會把樂曲彈得南腔北調,失去了古箏之本。直至今天,國內多所音樂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師,以及國外的不少古箏名家仍常常來向李汴請教“曹派箏”。“希望能把‘曹派箏’傳播得更遠,這是我的義務和責任!崩钽暾f。
播種海外 生根發芽
曹東扶的外孫陳希垚是一位“80后”,他在學得曹派古箏精髓的基礎上,積極與西方樂器融合,開創了古箏演奏的新境界,同時把古箏藝術的種子遠播海外。
2002年,17歲的陳希垚來到新西蘭留學,從獨自演奏古箏到教授學生,經歷并克服了許多困難。當時,中國古箏在新西蘭的知曉度很低,甚至有一位音樂教授把中國古箏誤看作日本的koto,這對他的觸動很大。2007年底,陳希垚與朋友一起創建了新西蘭中國傳統文化表演藝術學校,這是一個獨立的非營利性機構。“我們起初經常到當地的小學、初高中以及高等院校去宣傳中國文化,每年定期講一些古箏課程!标愊愓f,每次課后的互動環節是學生最喜歡的,他們認為古箏是一件很酷的樂器,雖然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古箏,但他們很愿意上手來試著彈一彈、摸一摸。
2012年,陳希垚受邀來到新西蘭懷卡托大學開辦了古箏班,正式在大學招收學生。這些慕名前來求學的學生對東方文化很癡迷,這讓陳希垚很激動,但他需要用英語教學,并幫助學生理解樂曲里蘊含的中國文化。2013年,陳希垚留任懷卡托理工學院音樂系,開設了中西結合的課程,并把他在古箏與西方樂器結合演奏方面的經驗教授給學生,把中國音樂帶進專業課堂。
“上課時,我會和學生一起打節拍,同時幫他們糾正不規范的身體動作。”陳希垚說,教學不是做生意,應該用心付出,因材施教!叭绻磺幸再嶅X為目的,就會出現偷工減料式的教學!标愊愓J為,教師的教學方式不應過多受到商業模式的影響,因為這不僅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對他們的身心健康也會造成負面影響。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