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簧管演奏家王弢
9月9日,王弢單簧管音樂會——向大師致敬。紀念舒伯特誕辰220周年,將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舉行。演出前,王弢接受了采訪。他說,用單簧管支撐起整場音樂會演出頗有難度,尤其此次音樂會在曲目選擇上還十分“突破”。
從舒伯特到圣桑,音樂會上半場的選曲可以用極具“故事性”來形容。王弢想用富有藝術性和故事性的音樂率先“抓住聽眾的耳朵”。王弢說,對于單獨來聽單簧管音樂會的聽眾而言,如果開場時,不能一下子抓住他們,下次或許他們就不來了。滋生出這樣的擔憂后,王弢在音樂會的上半場演出中考慮最多的是如何“抓眼球”,因此選擇了大眾熟悉度較高的曲目。從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王弢不但對音樂表演十分執著、責任心重,也有意往職業演奏家的方向轉型。因此,每場音樂會他都十分看重。
音樂會下半場的曲目難度,在經過三個小品的短暫過度后陡然上升。對于為何在下半場“上難度”,王弢認為這是向觀眾真正展示他的專業。為了“上難度”,王弢堅持每天練習超過6個小時。他說,高難度曲目就像體操比賽中的平衡木,很險,但效果也很“驚艷”。此次音樂會中難度最大的曲目是《牧歌》,此前,他也曾表演過多次,熟練度和穩定度都有一定保障。
除了練習,其他時間,王弢也安排了密度較為集中的演出。由于集中吹奏,王弢的嘴唇、牙齒常常發炎,他就用紅霉素眼藥膏涂抹消腫。
作為中央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教學也是王弢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為了更好地推廣單簧管音樂,王弢此前做過許多努力與嘗試。錄專輯、上綜藝和選秀節目,吹流行樂。“做這些,都只有一個要求,讓我表演單簧管就行。”對于輿論評價他這些活動的褒貶不一,他不太在意,他更看重單簧管音樂是否能為更多的人所熟悉、喜愛。“希望以后再大學里,大家看到我的后輩們表演單簧管,也會覺得很酷。”王弢說,那時,就表示單簧管普及了。他也很樂觀的表示,現在全國各地群眾音樂基礎已經較以往好了很大提高,他對未來充滿信心。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八角鼓,又稱單鼓。滿族、白族、漢族拍擊膜鳴樂器。因鼓身呈八角形而得名。流行于北京、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