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演奏家宋飛受聘星海音樂學院客座教授并作學術講座
2017年4月13日,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飛教授受聘為我校客座教授,學校黨委書記王秀明出席受聘儀式并致辭,院長蔡喬中為宋飛頒發客座教授聘書。
受聘儀式后,宋飛在大學城校區音樂廳室內樂廳作題為《中國音樂語言的詮釋與技巧運用——以二胡經典作品為例》學術講座,為我校師生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中國音樂語言的特點,并在講座中親自演奏二胡以展示中國音樂語言在器樂演奏中的魅力,在場的師生無不驚嘆于宋飛卓越的琴藝和高深的理論素養。
宋飛教授在講座中提到,二胡傳統經典作品的演奏和教學是一個內容豐富、方法多樣、分層分類、逐步推進的建構與實踐過程,無論是對于音樂表演中的技術技巧、演奏方法和音樂風格的運用、展示和呈現,甚至對傳統樂理、音樂語言、教學方法等方面的認識,都需要多方面的積累、探索以及拓展,才有能力去恰當把握。在二胡傳統經典作品的教學中,主要集中在對以劉天華、華彥鈞和孫文明為代表的一些二胡前輩作品的學習上。在教學中,試圖使學生在其中接觸到豐富的中國音樂語言和并把握其獨有的音樂風格,這種強調對本民族音樂語言理解和傳承的教學,宋教授稱之為二胡“雙語”模式中的母語部分教學范疇。自近代以來,二胡藝術一直是在對傳統的繼承與對西方音樂元素的借鑒吸收中發展起來的。對中國傳統音樂語言的感悟和應用堪稱爐火純青的劉天華,為了表達新的時代精神,他也吸收有小提琴的演奏技術和西洋的作曲手法,將其融合到中國的二胡演奏體系中,以提升二胡本身的表現力。但是劉天華的音樂語言,本質上仍然是傳統的,是屬于“母語”范疇的。這些構成了劉天華既有民族性、又具時代性的音樂語言特點。現代二胡作品的創作,借鑒、運用有更多的西方音樂元素,使得二胡的音樂語言更加多元化,演奏技藝難度增大,音色變化更加豐富,二胡這一樂器也更容易融入不同的管弦樂隊當中。惟有不丟棄傳統,并以開放的態度去對待現今的二胡作品,恰到好處地將“母語”與“非母語”融合在“雙語教學”中,才能使學生在傳承與發展的擔責、傳統與創新的契合方面有所作為,成長為優秀的演奏人才。
宋飛教授通過結合自己多年以來的演奏與教學經驗,很好地向我們詮釋了中國音樂語言的魅力和特征,其聲情并茂的示范演奏,給師生們留下深刻印象和諸多啟發。
受聘儀式后校領導、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國樂系領導老師與宋飛教授合影
宋飛在大學城校區音樂廳室內樂廳作《中國音樂語言的詮釋與技巧運用——以二胡經典作品為例》學術講座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