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國交響樂之春—— “山林之歌”北京交響樂團音樂會日前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舉行,一位年輕人成為整場音樂會的亮點,他就是旅美青年大提琴演奏家莫漠。音樂會上,他近乎完美地演奏了著名作曲家陳其綱的大提琴與管弦樂隊作品《逝去的時光》 。該作品1998年由世界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與法國國家交響樂團首演,之后又有王健、秦立巍、卡普松等多位著名大提琴家傾情演繹,而莫漠是其中最年輕的一位。莫漠的演奏毫無技術負擔,音樂跌宕起伏、韻味十足,臺風大氣穩健,頗有大師風范。而作曲家陳其綱對他的熱情鼓勵、傾心指導和特殊關愛,也成為音樂會的一段佳話。
莫漠出生在一個音樂家庭,父母都在中央音樂學院任教。其父莫五平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青年作曲家,但卻因罹患癌癥而英年早逝,莫漠當時只有三歲。幸運的是,在母親的悉心培養下,莫漠成長得很健康,而且日益展露出超凡的藝術才華。莫五平是陳其綱在法國留學時的同學,而他們在國內又都師從于著名作曲家羅忠镕教授。大約一年前,莫漠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辦了一場獨奏音樂會,陳其綱觀看后贊賞有加,并希望能夠為這個孩子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著名指揮家譚利華和北京交響樂團此次幫助他實現了心中的愿望。
舞臺上,莫漠顯示出了超出其年齡的成熟與沉穩,而在日常生活中,他則是一個帥氣而略帶羞澀的大男孩。父親的早逝并沒有在莫漠幼小的心靈中留下陰影,他的童年依然充滿歡樂,很愛玩,也有很多的愛好。與此同時,他也和許多音樂學院的子弟一樣,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地學起音樂。3歲多的時候,莫漠開始隨母親學習鋼琴,但那只是“玩一玩” ,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壓力。6歲多時,他在電視上看到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的演奏,崇拜得不得了,轉而學習大提琴,并正式拜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宋濤教授為師。在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附中階段,宋濤教授和娜木拉教授為他打下了扎實的基本功。雖然聲稱自己并不是個十分用功的學生,但他在附中的專業成績依然出類拔萃,曾多次在院內和全國的專業比賽中獲獎。
2008年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畢業后,莫漠面臨是出國深造還是繼續在中央音樂學院上大學的選擇。從一出生就在這個大院里生活,一切都太熟悉了,他覺得上大學應該有一些新的變化新的感覺,恰巧他的堂哥正在美國耶魯大學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莫漠試著請堂哥把自己的演奏錄音轉交給該院一位資深的大提琴教授。沒想到這位老教授竟破天荒地親自把電話打到北京,讓他到美國學習,并給予他全額獎學金外加一些生活費。這位教授就是美籍巴西裔天才大提琴演奏家、美國當今唯一一位依然活躍在教學崗位上的老一代大提琴教育家阿爾多·帕里索特,著名華裔大提琴演奏家王健就出自他的門下。莫漠從小也很喜歡王健。有一次媽媽帶他去北京世紀劇院看王健的音樂會,正巧他那天全身過敏,癢癢得不行,媽媽不忍心,要中途帶他去醫院,他不肯,仍然堅持聽完。能夠得到這樣一位名師的盛情邀請,機會實在太難得了。耶魯大學音樂學院不設本科教學,莫漠經過努力直接獲得該院頒發的演奏家文憑,之后,又于2012年9月進入美國新英格蘭音樂學院(本科) ,跟隨大提琴大師皮亞提格斯基的助教和得意弟子、美國著名大提琴教育家勞倫斯·萊塞學習,并享受高額獎學金。
帕里索特教授有著豐富的演奏經驗,他非常注重實際演奏的效果,以及純正、正統的審美觀念的樹立。莫漠廣泛借鑒和學習歷史上眾多傳奇音樂大師的藝術成就和技巧,演奏日臻完善。萊塞教授本科畢業于哈佛大學數學系,他的教學善于分析和啟發,在他的啟迪和激勵下,莫漠對音樂有了更加深入的感悟和思考,日益形成了自己的見解和演奏風格。此外,兩所大學濃郁的人文環境和藝術氣息,以及美國多元而豐富的文化生態,也使莫漠的眼界大為開闊。在美期間,他曾獲得象征耶魯大學音樂學院大提琴演奏最高榮譽的帕里索特榮譽獎,美國著名音樂節檀古屋授予的卡爾·澤斯獎,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器樂比賽一等獎,以及耶魯大學音樂學院重奏比賽一等獎等多個獎項。同時,他還特別受到美國著名音樂夏令營——海菲絲國際音樂學院的創始人、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丹尼爾·海菲絲的賞識,受邀隨其在美國東部巡演,并將于2016年夏天成為海菲絲國際音樂學院的駐院演奏嘉賓。
從6歲正式學琴至今,莫漠從藝之路一直都很順利。按照其母親的話說,主要是心態比較放松、平和,沒有什么功利色彩,完全是出于自己的選擇。莫漠說他在美國學習最大的收獲,就是確立了自己的藝術目標、藝術理想,知道了什么是好的,應該努力去追求什么:在拉琴上要沒有障礙,沒有技術上的顧慮;能夠把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傳達給觀眾,與他們有一個好的溝通;再有,就是通過音樂給人們帶去精神上的美好和享受。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