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記者從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官方獲悉,由該縣所打造歌舞劇《格薩爾登基大典》將于7月18日起在黃河沿線九省市巡演,旨在弘揚藏文化,讓更多人“零距離”格薩爾傳奇史詩。
曲麻萊縣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北部,素有黃河源頭第一縣之稱,縣域面積4.7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為純牧業縣,目前該縣境內黃河源頭格薩爾登基臺已被中國國內格學專家公認。
曲麻萊縣副縣長宗金才介紹,歌舞劇《格薩爾登基大典》是對傳統藏戲與現代表現手法相結合的一種嘗試,該劇格薩爾出生、成長至賽馬稱王期間一系列人物及故事為演繹主線,以展示格薩爾王登基時所舉行諸多慶典活動和民俗風情及藏族文化。
據了解,該劇劇本由中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諾布旺丹執筆,藏族著名音樂人扎西達杰擔任編曲,而目前演出團隊中的55名演員皆為當地牧民子弟。
“可以說這些演員都是前一天放下了趕羊鞭,第二天就換上了舞鞋,從基本功、身段以及軟開度都是從零開始,難度很大。”該劇舞蹈設計尕瑪多德說,在舞蹈編排上,除藏戲元素外,還整合有“寺院羌姆”、“熱巴”、“卓”、“依”、“?鍋哇”以及?格薩爾曲調和民間服飾等表現手法。
歌舞劇《格薩爾登基大典》導演才仁介紹,該劇由序、議定賽馬、合擒姜駿、賽馬奪魁、登基大典以及尾聲六部分組成,主要塑造人物形象有9個,演出時長為一個半小時。
“以前對于格薩爾王的概念都是在說唱藝人的嘴里和書上,雖然從小耳濡目染,但扮演格薩爾史詩中反派角色晁同對自己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26歲的索南秋旦每天需要在排練室度過10個小時以上,“自己也在不斷通過書籍摸索角色的面部表情和說話特點等,排練的過程雖然艱苦,但是也倍感自豪。“
卷帙浩繁的《格薩爾》史詩逾一百多萬詩行、兩千多萬字,超過世界五大史詩字數之和,且內容仍處增長之中。2006年,中國官方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格薩(斯)爾史詩傳統”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