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一年一度的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少兒音樂精品(合唱)專場,在上海大劇院中劇場閃亮登場。來自愛菊小學暢想合唱團、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小學合唱團、靜安區閘北第三中心小學小百靈合唱團、浦東新區學生藝術團、靜安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新蕾合唱團等9支在全市享有盛譽的少兒合唱團陸續登臺,生動活潑地演繹了悠揚曼妙的《風鈴》、有著濃厚蘇浙韻味的《江南雨巷》、氣勢磅礴的《Let it go》、感人至深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等耳熟能詳,并為廣大少年兒童喜愛的曲目,得到了現場觀眾的一陣陣熱烈掌聲。
記者了解到,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是上海音樂舞蹈文化的標志。其中,少兒音樂精品(合唱)專場,是上海市少年兒童合唱團展示、交流的活動平臺。據靜安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副主任張健介紹,今年的少兒音樂精品(合唱)專場由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組委會主辦,上海音樂家協會、上海市科技藝術教育中心承辦,代表了上海市各區縣少兒合唱團的最高水平。
以靜安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新蕾合唱團表演的兩支曲目《黃鶴樓》與《花季》為例,就是邀請知名作曲家為合唱團度身創作的新作品。《黃鶴樓》根據古詩改編創作,以簫和古箏配樂,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藝術感染力;《花季》則是根據一個15歲少年的心聲譜曲的原創歌曲,穿插RAP的說唱形式,表達了新時代少年維特之煩惱,更加貼近當代中小學生校園生活。“盡管今天參賽的大部分合唱團都曾獲得過全國乃至全球的各大獎項,但能走進上海這座地標性建筑上海大劇院表演,相信一定能給各位師生留下終身難忘的印象。”張健表示。
當天的評委席中也是大牌云集,各位評委紛紛表達了他們對于藝術教育的深層次看法。中國合唱協會常務理事、上海音樂家協會合唱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作曲家、指揮家王鐵龍就表示,音樂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尤為重要,它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還能促進全方位素養的延展。“雨果就曾把數學、文學和音樂形容為開啟人類智慧的‘三把鑰匙’,可見音樂教育的重要性。”王鐵龍表示。
當天的另一位評委、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副教授王海靈則建議,要進一步改善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課堂模式,以及教材內容。“在內容上,音樂教材需要更好地與時代相銜接,同時做好不同年級間的延續性,幫助學生堅實地打下音樂基礎,例如認識樂譜就非常重要;在課堂模式上,則要大量提升唱的比例,最起碼要達到一節課的一半時間以上,而不僅僅是教師不斷地講解和欣賞。”在王海靈看來,音樂是一門實踐課程,必須通過讓學生唱起來,才能更好地沉浸在藝術的熏陶之中。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