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5日晚,西安音樂學院管風琴落成典禮音樂會奏響古城西安,音樂會震撼人心的恢弘氣勢揭開了新絲綢之路音樂文化繁榮發展的新篇章。近千名觀眾現場感受了被譽為“樂器女王”的管風琴與眾多樂器共鳴的和諧之音,經典音樂與現代建筑相得益彰,藝術魅力令人神往。
在落成典禮音樂會致辭中,西安音樂學院院長王真表示,誕生在西方、并在西方音樂藝術文明中居于重要地位的管風琴,在國家加快“一帶一路”建設之際,落地西安音樂學院,其文化價值與時代意義將載入史冊。西音人將會把握機遇、珍惜機遇,在推進學科建設和占領學科發展制高點中追趕超越,積極助力陜西高教強省建設。
當晚的音樂會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中,世界著名管風琴演奏家、作曲家、即興演奏及跨界藝術家弗朗茨·丹克撒格穆勒演奏了《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哈利路亞》(選自清唱劇《彌賽亞》)和《希伯萊奴隸合唱》(選自歌劇《納步科》);西安音樂學院鋼琴系教師劉姽婧演奏了江蘇民歌《茉莉花》,我國傳統樂曲與管風琴樂聲的交融別具一格,令人贊不絕口;西安音樂學院現代音樂學院青年教師王懷瑾與弗朗茨·丹克撒格穆勒四手聯彈,合作了《g小調第40交響樂》第一樂章。
在第二部分中,弗朗茨·丹克撒格穆勒相繼與西安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陳勇、管弦系副教授馮小桐合作《天賜神糧》,與管弦系副主任田暉合作《小提琴與管風琴組曲》第I樂章“前奏曲”,與管弦系教師劉昊合作《d小調小號協奏曲》作品9之2第II樂章“柔板”;最后他帶來即興演奏《管風琴之色彩》。藝術家們精湛與投入的演繹征服了在場的觀眾,掌聲經久不息。
音樂會的第三部分,弗朗茨·丹克撒格穆勒演奏了《c小調第三交響樂》(管風琴交響樂1886)第二樂章。龐大的樂器奏響了恢弘的節奏。雖然只有他一個人在演奏,但是音樂的氣勢卻像一整支交響樂隊那樣得磅礴。
管風琴是西方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樂器之一,有著輝煌的歷史,巴赫、海頓、莫扎特、貝多芬這些音樂天才都為管風琴譜寫了諸多經典作品,做出了卓越貢獻;又因管風琴的體積龐大,氣勢恢宏,造價昂貴,故被稱為西方音樂中當之無愧的“樂器之王”。
管風琴的落成將成為西安音樂學院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等方面追趕超越的新坐標。這將對增進中外音樂文化交流,拓展學科建設國際視野,培養高水平音樂人才產生積極影響;也將為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促進陜西文化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據悉,這臺管風琴是德國包岑的赫爾曼·奧伊勒管風琴制造有限公司為中國制作的第一臺管風琴。雙方于2014年11月簽署制作合約,在歷時近兩年的制作、安裝、調音后,于2016年11月投入使用。這臺管風琴共由4083個音管、63種音色、4排鍵盤和1副踏板組成。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