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末的半個月,屬于中國指揮家張弦。為何這樣說?因為在11月下旬,張弦被任命為美國新澤西州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緊接著的短短半個月后,又有消息傳出,張弦被任命為英國BBC威爾士國家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揮。張弦接二連三的異軍突起并非偶然,背后其實是整個亞洲女性指揮家在國際舞臺上的鋒芒閃現。
張弦效應
出生于中國丹東的張弦無疑是當今亞洲女性指揮梯隊的引領者。在英國《BBC音樂雜志》在線版的全球11大女性指揮家中,張弦以亞洲惟一面容位列11。不過她有著平凡的開始,一切都在境外風生水起。20歲時,她在中央歌劇院做了指揮職業生涯的首度登臺,指揮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后,1998年她赴美國深造,2002年獲得首屆馬澤爾/維拉指揮大賽并列冠軍,由此展開了自己的國際職業道路。
雖然后來由于贊助人維拉因欺詐案鋃鐺入獄,馬澤爾不得不自掏百萬美元腰包主辦首屆也是惟一一屆指揮大賽,但這次比賽對后世的影響舉足輕重。作為對優勝者的獎勵,張弦進入紐約愛樂樂團擔任馬澤爾的助理指揮,后升任副指揮。雖然助理指揮和副指揮等職位在樂團中的地位就相當于外企中打雜排練的見習生,不過近距離與各路大師接觸習得“仙氣”的機會,為許多指揮可遇不可求。一大批如今混跡全球的一線指揮,曾經也都是前輩大師們的助理指揮和跟班,比如里卡多·夏伊曾經是阿巴多的助理,MTT(邁克·提爾森·托馬斯)曾經是伯恩斯坦的助理,蒂勒曼和艾森巴赫都給卡拉揚打過下手,菲利普·赫爾維格也是尼克萊·哈農庫特的助理等。作為馬澤爾的助理,張弦一舉成為第一批指揮紐約愛樂樂團的華人指揮家,更借助紐約愛樂的平臺廣交好友。
當洛林·馬澤爾從紐約愛樂退下后,張弦也隨著馬澤爾離職,樂團進入艾倫·吉爾伯特時代。不過得益于馬澤爾的引薦,張弦進入虛位以待的米蘭朱塞佩·威爾第樂團出任音樂總監,接替前任里卡多·夏伊留下的空缺。這支樂團雖然名氣不大,但在意大利的水平和知名度與弗洛倫薩的圣塞西莉亞學院樂團不相上下。更難能可貴的是,張弦在2009年4月30日成為第二位為時任教宗本篤十六世演出的中國指揮家以及第一位進入到米蘭斯卡拉歌劇院樂季中指揮芭蕾的中國指揮(普羅科菲耶夫的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加上其他諸如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和英國的各大樂團等零星的邀約,張弦不僅是亞洲女指揮中的扛鼎人物,更是鳳毛麟角的在西方穩扎穩打的中國指揮。
年末的兩個任命對于張弦的職業發展來說也是至關重要。自2009年離開紐約愛樂后張弦搬遷至米蘭居住。此番受聘新澤西州交響樂團總監,簽約四年,張弦舉家遷至美國。隨著林望杰從圣地亞哥交響樂團的總監職位上退休,華人總監幾乎從美國樂壇的指揮臺上絕跡。張弦的出現彌補了這一空白,成為繼胡詠言、陳佐煌和林望杰后又一位在美國拿下樂團的華人總監。新澤西州交響樂團臨近紐約,固然受到紐約強勢地位的排擠,在美國的交響樂預算梯隊中屬于第二檔,不過依舊為老牌樂團,作為張弦重返美國的第一站合情合理。
12月初,張弦又被任命為BBC威爾士國家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揮。BBC旗下擁有五支樂團,分別是倫敦的BBC交響樂團和BBC音樂會樂團,位于曼徹斯特的BBC愛樂樂團,位于卡迪夫的BBC威爾士國家交響樂團和位于格拉斯哥的BBC蘇格蘭國家交響樂團。張弦是BBC旗下樂團任命的第一位固定職位的女指揮。英美樂團界傳達出一個簡單易懂的強烈訊號:我們需要女指揮。在隨后的樂評人分析中,有文章指出,女性指揮之所以受到青睞是因為在與贊助商及社會打交道時更具有親和力。而且隨著女指揮日益增多,地位提高,社會對女性指揮家的接受程度正隨之增大。
亞洲巾幗榜
2014年由倫敦交響樂團主辦的唐娜泰拉·弗里克指揮大賽,由張弦與皮埃爾·布列茲、丹尼爾·哈丁、斯皮瓦科夫及貝特朗·德比利等一同出任評委。香港土生土長,持歐盟與美國雙重國籍的28歲女指揮陳以琳首次參賽便擊敗200逾人奪冠,成為該賽事舉行25年來首名女性獲獎者。她于今年9月起出任倫敦交響樂團的助理指揮一年,輔佐樂團音樂總監瓦列里·捷杰耶夫和首席客座指揮丹尼爾·哈丁。
陳以琳以比賽進入國際視野,也是亞洲女性指揮梯隊中的年輕力量。她6歲起學習鋼琴,曾隨另一位香港女性指揮家葉詠詩的媽媽學琴并略懂大提琴,14歲已在所屬中學合唱團擔任指揮,中學畢業后赴美國升讀醫學相關學位課程。因出任學校合唱團指揮時被贊賞有天分,她放棄行醫,改而主修音樂,其后在碩士課程選修指揮,今年完成美國密歇根大學音樂學院的管弦樂指揮博士學位。目前陳以琳被香港數家樂團重用,一改得獎前的冷落。
除亞洲一姐張弦和新科狀元陳以琳外,有一批亞洲女指揮近來崛起進入國際視野,其中首當其中的是幾位韓國女指揮。張漢娜的出現就讓人喜出望外。這位1982年出生的曾經的韓國大提琴神童兼資深美女于2007年搖身一變為指揮。2012年她與英國愛樂樂團首度合作,2013-2014樂季首次指揮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2014年張漢娜迎來了她指揮職業生涯的頂峰,出任富得冒油的卡塔爾愛樂樂團音樂總監,并帶領樂團初登BBC逍遙音樂會,斬獲兩篇上佳樂評。可惜演出過后,張漢娜就與樂團管理層鬧翻,于2014年底離職,風光不再。
另一位韓國女指揮,出生于釜山的成沶妍的指揮軌跡更加穩扎穩打。與張弦一樣,她出人頭地也來自于擔任助理指揮的經歷,于2008年在波士頓交響樂團出任詹姆斯·列文的助理指揮。可惜列文三天兩頭因病告假,基本置波士頓于不顧。不過這并沒有淹沒這位榮膺喬治·索爾蒂和古斯塔夫·馬勒指揮大賽雙料優勝者的光芒。成沶妍在波士頓的三年助理生涯中反倒是和老家韓國的首爾愛樂樂團發展出了親密友誼,除了2007年指揮首爾愛樂開季音樂會外,還以樂團首位助理指揮身份輔佐鄭明勛。2014年1月,她告別首爾愛樂,前赴韓國水源愛樂樂團出任首席指揮,成為韓國交響樂團中首位女性首席指揮,并于2015年夏率領樂團歐巡,事業如日中天。
當然,在這個流行外貌俱樂部的年代,顏值絕對是衡量女性指揮時不可或缺的環節。如此一來,日本女指揮西本智實無論如何是一個無法繞過的名字。西本智實之所以大紅大紫,是因為她集合了一個男人對女性指揮家的全部遐想:聰慧、野性、美艷、性感。當然,1970年出生于大阪的西本也是實力不凡。早年在大阪音樂學校獲得學士學位,后進入圣彼得堡國立音樂學院深造。與其他在歐美起家的女性指揮不同,俄羅斯受訓的經歷使得她率先從俄羅斯發跡。1999年她指揮了圣彼得堡愛樂樂團后一發不可收拾,繼而于2002年進入莫斯科大劇院樂團擔任首席指揮,同時也是圣彼得堡穆索爾斯基國立學院歌劇院及芭蕾舞團的首席客座指揮,柴科夫斯基基金會的俄羅斯交響樂團首席指揮兼藝術總監。隨后她也活躍于歐洲,指揮過林茨的布魯克納樂團、英國皇家愛樂樂團、蒙特卡羅愛樂樂團、羅馬尼亞國家愛樂樂團等。不過相較于其他同輩女指揮,西本的資歷和專業度都相對弱些,顏值無疑是她的獨門法寶。
其實亞洲女指揮家林立于歐美樂團界,一方面是自身功夫過硬水平相當,另一方面也是歐美社會對女性尊重所致,賦予她們等同于男性的工作氛圍和社會風氣。 唐若甫 音樂周報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