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學習:古琴減字譜簡介
什么是“減字譜”?形成于何時?
所謂“減字譜”就是將表示琴曲指法的關鍵漢字進行減筆畫,只余一些偏旁部首組成一個新的字,只要掌握一定規律,看到一個字就可知這個琴音左右手的指法,這種譜子就叫“減字”。
減字譜又稱指法譜,中國漢族古琴常用的一種以記寫指位與左右手演奏技法為特征的記譜法。因為它是將古琴文字譜的指法、術語減取其較具特點的部分組合 而成,故名“減字譜”。由唐末琴家曹柔創立的古琴文字譜,是由文字譜減化而來。這種記譜法使用減字拼成某種符號記錄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彈奏指法,它是一種 只記錄演奏法和音高,不記錄音名、節奏的記譜法,其特點為:“字簡而義盡,文約而音賅”。減字譜是對文字譜記譜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種沿用千年而未被取 代的古老記譜法。盡管如此,其在傳播中還是大量遺失。
“減字譜”是一種指法譜,以表述具體演奏手法為主,明代袁均哲據南宋田芝翁《太古遺音》輯《太音大全集》中的“字譜”篇,記述了古琴譜的發展過程:“制譜 始于雍門周、張敷,因而別譜不行于后代。趙耶利出譜兩帙,名參古今,尋者易知。先賢制作,意取周備,然其文極繁,動越兩行,未成一句。后曹柔作減字法,尤 為易曉也。”這表明后世為琴人廣泛采用的“減字譜”是唐代曹柔所發明。《太音大全集》中還列舉了唐代著名琴家陳拙所作的幾個譜字,與曹柔所作譜字相對照, 證明在唐代曾有不止一位琴家嘗試過以減字的形式作譜,后來很可能是因為曹柔所作的“減字譜”更加簡潔實用而流傳至今。
但歷史上有關曹柔的記載極少,以至于其人生平不詳,當代學者王德塤先生根據重慶圖書館館藏的海內孤本《琴苑心傳全編》(孔府族人孔興誘于明末清初編纂)中 所載內容,提出減字譜的最初創制人很可能是曹魏時期的曹植。《琴苑心傳全編》卷七“辨指”部分寫道:“古之為譜,分左右之法而備立之,操之言一而譜之言數 蓰其倍,迨魏植分左右指法而扭為一字。作減字法,字雖無義而義實備焉。苛人以植為有功于琴云。”這里的“操之言一而譜之言數蓰其倍”很有可能說的就是“減 字譜”發明之前“文字譜”繁瑣不便的狀況。《琴苑心傳全編》卷八“手法”部分進一步說明“按齊威公作《琴要》,沈尊作《彈琴指法》,蔡邕作指法,曹植修指 法,梁元帝纂明《琴要》,……趙耶利修指法”。曹植才華出眾,曾用“契譜”記載佛樂,清康熙年間《松風閣琴譜》中的《玉樹臨風曲》屬名曹子建譜,是否偽托 暫且不論,至少古人認為曹植善彈琴并能創作琴曲。王德塤先生進一步推論:從三國魏至隋朝,是古琴文字譜、減字譜,以及“聲曲折”樂符、仿梵字樂符(契 譜)、八卦樂符等樂符體系并用的時期,隋唐后減字譜漸居主流。
綜合上述文獻記載,可知古琴“減字譜”至少于唐代就已出現,如能進一步證明是三國曹魏時期曹植所作,則“減字譜”的創制又將提前數百年。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