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肖瑪本人的演唱,是在著名聲樂教育家晁浩建舉辦的國際聲樂大師班上。課堂間隙,進來一位笑聲爽朗的白衣青年,在晁老師的邀請下坐在鋼琴前,自彈自唱了兩首曲子,嫻熟的鋼琴伴奏,富有感染力且高亢的歌聲讓當時的教室瞬間成為一個小小音樂廳現場,學員們有的甚至聽得嘴巴微張,眼神定格。聽晁老師介紹,他是一位高男高音,還點評他“樂感非常好”.
第二次見他,是在2013年10月重慶舉行的第三屆全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比賽上,他代表貴州師范大學參加教師組的角逐,并成為當晚教師組演唱中最亮眼的選手。
最近一次見他,是在金湘創作的原創歌劇《日出》中,他扮演戲份不多卻十分“驚艷”的角色胡四,發布會上,依舊爽朗的笑聲中,他風趣地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角色:“導演要求我出場的時候要像‘一陣風’,飄上臺去,又飄下來!
從開始學習高男高音的演唱,到現在讓國內越來越多人認識到這個聲部,肖瑪在十年時間里經歷了爭議、困難、堅持和不斷的嘗試。
爭議不斷,動力不停
高男高音起源于15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在高男高音發展過程中,“閹人歌手”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保有成年男性的體魄,經過訓練能展現出女高音的聲音特質和極寬的歌唱音域。最初因國人對高男高音這個傳統美聲聲部的歷史不甚了解,而且由于“閹人歌手”所產生的影響,甚至聲樂圈里不少人都戴著有色眼鏡看待這個聲部,認為其唱法“不男不女”。而普通聽眾經常會問:“這是不是和李玉剛‘反串’是一個類型?”還有人在聽過肖瑪的演唱后還會問:“你唱的是不是維塔斯的海豚音?”
面對專業領域的“責難”與大眾啼笑皆非的問題,肖瑪想到更多的是堅持。作為中國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高男高音,他竭盡全能讓越來越多的人從舞臺、教學開始了解這個古老的聲部。曾經有人說他鉆研這個少數人了解的專業是為了“另辟蹊徑”,更容易出名,他感慨一切似乎都是“冥冥中有注定”。出生于四川成都的肖瑪,4歲開始學鋼琴,進入少年合唱團后一直擔任領唱,9歲時第一次在廣播里聽到“歌劇皇后”瑪利亞·卡拉斯的聲音,著魔般被她的聲音所吸引,在考入四川省舞蹈學校歌劇科就讀聲樂專業后,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鸚鵡學舌”,模仿卡拉斯的女高音演唱,無論演唱什么,腦海里總會浮現卡拉斯的聲音。一次偶然的機會,曾在國外與數位高男高音歌唱家同臺演出過歌劇的美籍男低音歌唱家龔冬健旅居成都,當他聆聽肖瑪自彈自唱后欣然收他為徒,從師三年之后,肖瑪隨奧地利表演藝術大學著名聲樂教授Gerhard Kahry繼續學習。
十年前,肖瑪作為高男高音站在舞臺上時,受到很多非議,其中還包括不少國內聲樂圈的專家。他清楚記得,自己當時在四川省參加聲樂比賽演唱高男高音的作品,很多評委猶豫是該按男聲聲部打分,還是按女聲聲部打分。在他的音樂會結束之后,評委評價他的演唱時,幾乎沒有人講到演唱的技術和作品的問題,更多是諸如“你演唱時要表現得像一位女性,而間奏的時候則要表現得像一位男性”這樣的評價。一位樂評人朋友曾把他的錄音小樣帶給很多聲樂專家聽,其中有一位“泰斗級”的人物,聽了之后說“這個聲音不男不女,不值得提倡!边@讓肖瑪覺得非常驚訝,他意識到這個古老而傳統的美聲聲部在國內真的是一個盲區,需要自己多加努力。由于這個聲部在國內的空白,音響資料、樂譜資料都很匱乏,他幾乎是從零開始摸索學習。
不斷的爭議成為肖瑪堅持學習、參賽、演出的動力,他選擇在“摸爬滾打”中豐富自己的演唱。2008年肖瑪獲得文化部文華聲樂表演獎,2014年年底的中國國際聲樂比賽,他以亨德爾的歌劇《里納爾多》中的詠嘆調《讓我痛苦》和羅西尼歌劇《塞維利亞理發師》中羅西娜的詠嘆調《我心里有一個聲音》等十余首曲目奪得男聲組別第二名。今年年初,他成功入選“CCTV新十大男高音”,為高男高音奪得一席之地。由他首唱的聲樂套曲《元曲小唱》獲批2014年“中國國家藝術基金”項目。不瘋魔不成活,經過十年的努力,肖瑪終于獲得國內外的認可。
讓高男高音“落地生根”
高男高音聲部興盛于17、18世紀,巴洛克時期的聲樂作品如:維瓦爾第、亨德爾、帕格萊西、普賽爾、塔爾蒂尼的歌劇以及格魯克、莫扎特的歌劇等都是肖瑪主要演唱的作品。然而,因為美聲歌唱傳入中國歷史較短、受眾面窄的特點,高男高音在國內也面臨這樣的局面。為此,肖瑪開始思考,如何讓大眾了解高男高音歌唱藝術?如何獨特的演繹中國作品?就國內沒有該聲部特定聲樂作品的現狀該如何創作?為了讓高男高音歌唱藝術在中國真正“落地生根”,將其“民族化”、“本土化”——以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民族音樂為素材,運用西方音樂的審美、技術為標準和手段,用高男高音為載體。由著名作曲家高為杰教授從1000多首元詞中選出徐再思的《折桂令》、貫云石的《紅繡鞋》和馬致遠的《落梅風》根據肖瑪的聲線譜曲創作,完成聲樂套曲《元曲小唱》。2014年,肖瑪在“新西蘭國際藝術節”上演出這部聲樂套曲,受到當地觀眾的熱烈歡迎,這部作品還成為了獲得首批《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資助的惟一一套聲樂套曲。
在貴州任教的機會,肖瑪深入了解貴州的多民族音樂文化。貴州特有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山山水水以及苗族、布依族、侗族等17個世居少數民族奔放多彩的民族地域文化深深吸引了他,他選擇了《好花紅》,《太陽出來照白巖》這樣的經典民歌,請高為杰教授配器、再基于原曲發展而出的一段離調詠嘆,用高男高音來演繹,熟悉感和創新感給聽眾帶來強烈的沖擊,一下子抓住了大家的注意力。肖瑪說:“很多民歌用高男高音演唱有著不同的氣質,一些古典詩詞用高男高音演唱更具有文人的韻味,也更加細膩!贝送猓演唱了《橄欖樹》、《在水一方》等流行歌曲,在大眾更容易接受的流行音樂領域進一步嘗試著高男高音中國化。2014年在中國國際聲樂比賽獲得男聲組第二名之后,很多國外歌劇院邀請肖瑪去演出,他都委婉地拒絕了,“我非常喜歡西方經典的歌劇,只是更想追求高男高音歌唱藝術的‘本土化’、‘民族化’,使其能真正在中國落地生根開花,在我能夠歌唱的歲月里,既要演繹歐洲傳統經典劇目,更要盡量多嘗試演繹新創作歌劇、室內樂、聲樂套曲和藝術歌曲等,把這些中國高男高音的作品唱到世界舞臺上,這是我的使命,同時更具積極意義!
臺前是歌者,臺下為人師
2012年作為貴州省引進人才、肖瑪調至貴州師范大學任教。他憑借多年藝術積淀和突出成績被破格評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同時任貴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聲樂學科主任,第一個在全國高校藝術專業中建立起了“高男高音聲部”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的學科方向。
在學校聲樂教室,經?梢钥吹叫が敒閷W生上課示范的身影。在他看來,歌唱這個行當,有天賦也罷,勤奮努力也罷,是否優秀,不是看一時的表現,而是看10年后是否還留在這個行當里!斑@個行業太殘酷,非常艱苦。需要忘我的熱愛與執著,否則堅持不下來!毙が敽蛯W生說,“我改這個聲部的時候,都快27歲了,比你們都晚,但是第二年就去演歌劇了,學習歌劇時天天抱著樂譜睡覺!泵看握n程,他總會和學生們交流,希望能把自己在舞臺實踐中的體驗盡早地讓學生們理解。
除了堅守教學崗位,肖瑪始終牢記歌者的生命是在舞臺上,教學的間隙,他的身影都活躍在國內外的舞臺上,尤其是致力于原創歌劇的演出。今年他獲邀參加了國家大劇院兩部原創歌劇的世界首演:在《日出》中,著名作曲家金湘特意使用京劇的皮黃腔為肖瑪量身打造了“胡四”這個角色的唱段。在著名作曲家葉小綱創作的歌劇《永樂》中,他飾演鄭和,劇中鄭和的詠嘆調作曲家運用了大音層的跨度、游離多變的不穩定調性、近兩個八度的音域跨度、對于肖瑪無論從極弱到極強的呼吸控制能力、對復雜和聲調性的把握、塑造角色所需聲音張力與音色變化等聲樂技巧方面的要求都是極具挑戰的。此外他還將在作曲家黃安倫的原創歌劇《岳飛》中飾演硯童…“你們有一天會知道他,就像知道我一樣。”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強曾這樣評價肖瑪,相信,在臺上臺下都辛勤耕耘的肖瑪,很快可以使這句評價成真! (音樂周報 陳茴茴)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