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音樂學院劉輝院長在首屆全國專業音樂院校民族聲樂藝術交流展學術活動高端對話中致辭
6月8日,首屆全國專業音樂院校民族聲樂藝術交流展學術活動“高端對話——中國民族聲樂傳承、發展與創新”在我院舉行。劉輝院長在會上致辭。
尊敬的各位院長、嘉賓、專家、朋友們:
火紅的六月,是最美麗最熱情的季節,山崗綠滿,夏花爛漫。在這個萬紫千紅、百花爭艷的六月,全國專業音樂院校民族聲樂藝術交流展已進行到了第三天了,如果說昨天馬秋華等八位教授和前天我的師生音樂會為我們送上中國歌唱藝術美的享受和大餐的話,那么,作為本屆交流展期間最具學術內涵的高端對話,集中了多位教育家、歌唱家、理論家、作曲家,為我們提供了一次學術思想的盛筵。
民族聲樂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專業。說她古老是因為,人們自從有了勞動就有了歌唱,歌唱始終伴隨著人類生活,人類創造了藝術,創造了歌唱。幾千年來,隨著人類不斷進化、演進和發展,人們歌唱生活、歌唱勞動,人們用歌唱抒發情感,表達思想。說她年輕是因為,民族聲樂真正進入高等教育不過百年,但這過程中卻經歷了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建設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等不同的歷史階段。無論哪一階段,民族聲樂始終伴隨著中國社會主義發展,伴隨著中國革命的進程發展而壯大,始終與社會進步和民族振興的腳步結伴而行,在各歷史時期都走在時代前列。這是其他藝術無法替代與比擬的。
尤其是近三十余年來,民族聲樂無論是在演唱教學、人才培養,還是在理論研究、作品創作、藝術實踐等方面均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金鐵霖教授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理論研究,將民族聲樂理論研究高度概括為“中國聲樂”的理論概念,總結出了民族聲樂學習從自然階段到不自然階段,再回歸到自然科學階段的“三個必然階段”,概括出了民族聲樂發展的“民族性、時代性、藝術性和科學性”的基本原則,并在人才培養和教學方法上總結出了聲、情、字、味、表、養、象的“七字標準”。王瑞江教授針對民族聲樂發展觀和民族聲樂人才培養路徑提出了“繼承傳統而不‘土’、借鑒外國而不‘洋’”的觀點,指出要在繼承和發展我國優秀音樂傳統的基礎上,繼續吸收和融匯外國優秀音樂藝術的優點和長處。全國各專業音樂院校也在教學、藝術實踐、理論建設和作品創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教學體系。今天的成績是經過幾代人無私奉獻、默默付出、辛勤耕耘換來的,是幾代人近百年風雨兼程踏著壯美的歷史腳印一路走來的。
中國民族聲樂的發展絕不僅僅是教學、演唱本體的事情,她與理論研究、與作品創作密不可分、齊頭并進,這才是完整的學科體系建設。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需要作曲家、音樂理論家、聲樂教育家、歌唱家們的共同努力。關于民族聲樂藝術未來建設與發展的關鍵和核心問題是民族聲樂藝術的文化屬性問題,我們要用歷史、現實的、文化的眼光來審視和研究民族聲樂藝術的文化內涵、文化特征、文化根基,只有站在中華文化的層面來思考、探討其發展趨勢,才能理清思路,看準方向,進而進一步處理好繼承、借鑒、提高與發展的辯證關系。對民族聲樂藝術的文化屬性研究是民族聲樂演唱實踐的重要理論依據,決定了民族聲樂藝術發展的基本方向。
民族聲樂作品創作與民族聲樂藝術發展是并存共生的。民族聲樂作品創作繼承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與社會和時代的變化緊密結合,與廣大人民的生活和人民的需求密不可分。作品是民族聲樂發展的基礎,演唱藝術又是傳播優秀作品必然途徑,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離不開優秀作品推動。近年來,民族聲樂作品呈現繁花似錦之勢,許多歌唱時代、歌唱人民、歌唱美好生活的優秀作品不斷涌現,民族聲樂作品的創作豐富了民族聲樂的演唱形式,提高了民族聲樂演唱方法的科學性,從而推動了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進程;同時,民族聲樂發展又可以帶動作品創作的繁榮。
經過幾代民族聲樂藝術工作者的孜孜以求和不懈努力,民族聲樂教育教學體系已經建立,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教材建設、課程體系建設、專業建設、實踐教學建設等諸方面都進行了大膽探索,并取得了巨大成績。藝術實踐是培養民族聲樂藝術人才的重要環節,是教與學有機結合,學和用緊密相連的過程,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作為音樂表演專業,必須重視教學與實踐,將二者緊密結合。進一步完善民族聲樂理論體系,對民族聲樂藝術的民族風格、民族韻味、民族氣派、民族情感、民族語言、文化神韻等諸方面進行研究,堅持學術的繼承性、開拓性和前瞻性,使民族聲樂的教學研究和理論建設與時俱進,學術研究日趨多元化,理論積累日趨系統化,教學實踐日趨科學化,藝術實踐日趨多樣化。
任何藝術的發展都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在發展中繼承,在繼承中創新的。中國民族聲樂的傳承與發展不僅需要熱情,同樣需要理論與方法的支撐。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辦由沈陽音樂學院、遼寧省音樂家協會、《人民音樂》編輯部、《音樂周報》、《歌唱世界》編輯部、《樂府新聲》編輯部、《音樂生活》編輯部聯合發起主辦的高端對話,邀請到了全國專業音樂院校的教育家、歌唱家、理論家、作曲家,共同總結、回顧、交流、展望中國民族聲樂在文化研究、教學研究、藝術實踐研究和作品創作方面的成績、經驗、心得和體會,共商民族聲樂今后發展大計。
我們主辦這個交流展,意在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的系列講話和去年10月15日在北京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為中國民族聲樂在今后發展建設中如何更好地服務社會、引領先進文化,如何更好地歌唱祖國、歌唱人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謳歌而展開交流與討論,進一步完善高等音樂藝術院校民族聲樂人才培養方案;通過論壇的交流與探討、展示與學習,收獲新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理念,收獲更先進的教學方法,加深了解,增進友誼。
感謝各位院長在百忙之中蒞臨我院,感謝本著對民族聲樂藝術發展建設的熱情、關心和支持的態度來傳經送寶、交流經驗的專家學者和嘉賓朋友們,感謝高端對話各主辦單位,感謝社會各界對本屆交流展的鼎力支持。預祝本屆全國專業音樂院校民族聲樂藝術交流展各項活動圓滿成功!祝大家健康快樂!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